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品资讯 » 气体资讯 » 工业气体 » 正文

经济回升势头良好 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5  来源:晋城在线  浏览次数:284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沁水县委、县政府把握好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国内经济加快回升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沁水县委、县政府把握好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国内经济加快回升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转三化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和全年经济工作要点,大力弘扬“实干、争先、创新、和谐”的沁水精神,继续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把调结构、促转型、上水平作为主攻方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4.9%,完成年度目标的50.9%,实现了“双过半”。绝对额和增速分列全市各县(区)第五、第四。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亿元、35.9亿元、8.4亿元,分别增长15.3%、15.4%、12.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78.5%、18.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46.9%、51.1%、51.2%。全县国民经济在去年下半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2.9%;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171.45万元,增长15.3%。分产业看,种植业产值7607.6万元,增长8.2%,实现增加值4598.8万元,增长18.9%;林业产值5877.6万元,增长17.2%,实现增加值3083.98万元,增长18.6%;牧业产值10550.3万元,增长14.8%;实现增加值5897.62万元,增长12.2%;渔业产值322.5万元,增长4.7%;实现增加值188.2万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2.0万元,增长6.0%,实现增加值408.8万元,增长6.9%。

  全县春播面积274582亩,增长2.06%。其中,粮食作物249833亩,增长2.62%;油料作物受市场价格上涨影响,播种面积达9402亩,增长1.76%,扭转了从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来的下降态势。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30000亩,增长5.8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在早春冻害和低温冷害的影响下,我县积极采取了诸如熏烟防霜冻、灌水防冻等措施后,使灾情降到了最低。全县小麦亩产达到210公斤,增长11.22%;总产达27300吨,同比增加4114吨,增长17.24%。上半年,全县羊存栏191999只,比年初增长2.61%,占全市羊存栏总数38.5万只的49.87%;羊出栏60084只,比年初增长27.09%,占全市羊出栏总数16.3万只的39.5%,存栏、出栏均排全市第一。猪存栏24008头,下降36.9%;猪出栏25404头,增长55.48%,猪存、出栏均排全市第五。我县生猪收购价从去年年底12.4元/公斤下降到4月份的8.4元/公斤左右,出栏价格已低于猪粮比5.5:1的盈亏平衡点,致使生猪养殖利润下降,生猪存栏数减少。牛存栏2521头,下降45.77%;牛出栏475头,下降55.19%。家禽存栏368571只,下降9.42%;家禽出栏315869只,增长2.49%,家禽存、出栏均排全市第四。

  林业生产扎实推进。上半年,我县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力推进全县林业改革发展。六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69.67万株,总投资5500万元。目前全县共完成林改村206个,完成林权面积116.78万亩,其中家庭承包33.47万亩,家庭承包率90%。

  (二)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继续高位运行,但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位列全市第四),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46.6%(位列全市第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数较小。前五个月的累计增速分别为136.11%、95.56%、150.01%、88.04%、47.21%,可以看出,规上工业生产虽然高位运行,但增速逐渐回落,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工业生产形势逐渐好转,产值稳步回升因素影响。同时,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年度目标41.9%,未能完成计划过半任务的主要原因:一是煤层气和焦炭的增加值率下调, 致使这两个行业减少增加值2.5亿,煤层气行业在去年纳入规上工业统计之初,其增加值率省里定的是54.55%,通过去年一年的实际统计之后,通过测算今年增加值率调整为23.31%,减少了31.24个百分点;焦炭行业就沁泽一家企业,去年原煤价格上涨,而焦炭价格是下跌,沁泽焦化的增加值率也由29.61%下调为7.1%,又直接影响焦炭增加值减少0.25亿元。二是蓝焰煤层气公司的打井产值非月度均匀性统计,而是在年底一次性转入。2009年,蓝焰煤层气公司1-6月份完成产值1.6亿元,1-11月完成产值3.1亿元,年底累计完成产值10.1亿元,仅12月一次性就计入打井产值将近7亿元,所以这也是未过半的一个原因。三是煤矿资源整合后,今年上半年取消了湘峪煤业、武安煤业、恒利煤业、夏荷煤业、长畛煤业、南河滩煤业6家规上企业,仅这六家企业去年就共完成产值和增加值2.7亿和1.8亿,而今年制定年度计划时没考虑此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增长之势。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国家、省、市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以重点调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为“三抓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增长之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6个,计划总投资41.7亿元,其中6月底已开工上报的项目69个。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5776万元,占年度目标的26.27%(从工程进展情况看,年底有望完成计划目标),增长13.17%,绝对额排全市第四,增幅排全市第五。从项目实施区域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77 个,完成投资141548万元,增长13.01%;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6个,完成投资4228万元,增长18.83%。

  (四)商品零售市场稳中趋活。我县消费品市场的活力大大增强,节庆消费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五一”小长假等大小节庆活动。商家纷纷抓住有利时机,竞相推出各种促销手段,比如特价、打折、有奖销售等,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37.1万元,增长18.78%,绝对额排全市第五,增速排全市第一,完成年度目标的49.49%,任务接近过半。按正常的消费形势看,今年上半年零售总额是能够过半的,但因我县县城改造,以往年份阴历四月初八的物资交流会没有如期举行,致使5月份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为15.8%,增幅在上半年各月中为最底(上半年各月增幅分别为 17.9%、18.9%、18.8%、17.8%、15.8%、19.0%)。从区域看, 城镇零售额完成31304.6万元,增长18.1%,占消费品总额的63.45%;乡村零售额完成18032万元,增长19.99%,占消费品总额的36.55%。从行业看,全县批发业零售总额2193.1万元,增长4.85%(我县批发业仅有煤炭运销公司和民爆公司两家);零售业零售总额35447.6万元,增长21.95%。

  上半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五)城乡居民收支全面增长。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3元,占年度目标的49.04%,增长9.62%,绝对额和增速均排全市第五。从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4316.9元,增长11.9%,转移性收入1263.8元,增长2.8%。经营净收入1074.4元,增长11.7%。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为城镇个体经济提供了宽松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发展环境,有力促使了个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60.8元,增长13.3%。除居住类下降33.7%外,食品、衣着、家庭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3.97%、8.31%、13.38%、40.04%、126.52%、12.55%。

  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3.6元,同比增长11.6%,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绝对额和增速均排全市第五。从收入构成来看,一是工资性收入小幅增长。尽管我县煤炭资源整合给不少农民工就业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据大多数农民工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已找门路,寻找就业机会,拉动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86.69元,增长1.5%。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1154.95元,增长22.0%,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4.8%,拉动现金收入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经营第三产业获得现金收入786.53元,增长66.6%,明显快于一、二产业经营收入的增长。三是财产性收入相对稳定。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83.55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四是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48.37元,增长26.7%,高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1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我县积极实施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及时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养老金等各项补贴落实到位。上半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17.79元,下降5.4%;生产费用支出392.04元,增长32.6%。

  上半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5%,比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六)劳动报酬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县从业人员为21306人,同比增长23.52%。全县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为13166元,累计增长30.78%。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总额为13488元,增长31.11%。劳动报酬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数增减变动的影响,二是机关、事业单位政策性调资和正常晋升调资,三是规模以上企业效益好,人均劳动报酬相对较高。

  (七)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8962万元,占年度目标的55.47%,增长8.3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48万元,占年度目标的59.47%,增长18.18%;一般预算支出22047万元,增长19.22%。各项重点支出均得到有效保障,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增长13.46%;教育支出增长11.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2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79%,城乡社区事务增长110.61%,农林水事务增长99.0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91.53%。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有增加。截止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各项存款余额为715325万元,较年初增长12.79%。各项贷款余额为213420万元,较年初增长29.93%,高于存款增长17.14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330921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46.26%;较年初增加34797万元,增长10.52%,上半年人均存款1597.62元。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一是上半年人均居民居住类支出为326.5元,同比下降33.66%,这从某个角度也反映出房价的上涨使老百姓不断增加储蓄。二是尽管现在存款利率很低,但老百姓把钱投资其它存在一定风险,还是觉得存款安全、保险。三是股市影响特征明显,储蓄存款回流加快。

  (九)规上工业节能降耗成成效初显。上半年,我县规上工业企业(含寺河煤矿)综合能源消费总量73433吨标煤,比去年同期的75263吨标煤减少1830吨标煤,下降2.4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1吨标煤,同比下降17.33%,规上工业企业超额完成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而不含寺河煤矿的32家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55940吨标煤,比上年同期增加20963吨标煤,增长59.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6吨标煤,同比上升2.2%。所以我县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33%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寺河煤矿增加值高、能耗又低所做的贡献。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经济运行虽然总体良好,但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这主要属于恢复性增长,全县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内生动力并没得到完全实质性的改变。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上半年全县完成第一产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增加值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这着实反映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过于“薄弱”。在一产内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林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30.3%、23.4%、42.0%、1.3%、2.9%,这说明我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展强劲,林业发展良好。尽管如此,我县在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年4月份,我局就对全县养羊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一是全县注册的养羊合作社有101家,但调查发现的仅有60家,养羊33844只,就这60家中能够真正发挥合作社作用的并不多。二是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品质不高,我县羊品种主要是本地黑山羊,政府无偿提供的小尾寒羊和伯尔山羊种羊少,改良慢,加上粗放的放养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肉用羊的快速改良。三是存在配套设备落后、水资源受阻、钻政策空子,搭空舍等问题。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5年至2009年,我县生产总值分别完成44.3亿元、54.9亿元、66.1亿元、81.4亿元、83.0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从2005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亿元;二产增加值从2005年的34.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0亿元;三产增加值从2005年的8.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亿元。从经济总量来看,三次产业四年来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三次产业的比重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处于贫困温饱阶段,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呈现一、二、三先后特征排列;国民收入处于小康阶段,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呈现二、一、三或二、三、一先后特征排列;国民收入处于富裕阶段,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呈现三、二、一先后特征排列。而2005年至2009年,我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8∶77.4 ∶18.8、3.5∶77.9∶18.6、3.2∶78.9∶17.9、3.2∶79.7∶17.1、3.4∶78.3∶18.3,今年上半年比重为3.1:78.5:18.4,虽然总体都呈现出“二三一”的“小康阶段”特征,但根据我县三产比重份额不难看出,一产比重明显偏低,二产比重畸高,三产份额徘徊不前。就拿2009年数据来看,一产比重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1和0.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分别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3.7和15.0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6和14.2个百分点。 “二三一”的“畸重”特征与当今世界“三二一”的先进产业结构类型相比,相差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说明我县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水平,要实现进入富裕阶段还需付出太多的努力,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是投资结构不平衡。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41.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45776万元,同比增长13.2%。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945万元,增长52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0245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586万元,下降26.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额分别占投资总额的4.1%、82.5%、13.4%,投资结构明显不平衡。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于朝阳产业的旅游项目今年计划总投资2497万元(资金是企业自筹),仅占全年投资总计划的0.6%,上半年完成投资300万元,仅占完成投资总额的0.2%。

  四是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我县万元GDP能耗“十一五”期间目标任务是下降25.0%。2006年至2009年能耗分别下降0.81%、5.7%、6.96%、4.53%,今年还有下降9.84%的任务。从上半年节能降耗形势看,完成目标难度较大。一是全县32家规上工业企业(不含寺河)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5940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963吨标准煤,增长59.9%,其中:9家天然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费量为16250.29吨标煤,沁泽焦化16679吨标煤,两项合计32929.29吨标煤,占全部规上能耗58.9%。沁泽焦化作为我县唯一一家全市重点监控的高能耗企业(全市共43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8万元,占规上工业的4.5%,完成增加值764万元,仅占规上工业的0.6%,但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却高达16679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29.8%,万元增加值能耗21.8吨标煤,比上年同期的5.15吨标煤增长323.9%,增长原因主要是增加值率下调影响,因此沁泽焦化能源消费总量是32家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的主要,对我县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影响较大。二是电力消费高速增长,电耗快速上升。上半年我县规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19465.5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1.4%,其中工业生产用电18464.4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2.2%,直接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0%,电耗的快速增长致使我县全年节能形势更加严峻性。

  四、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要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认真落实各种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协调发展;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的集约发展、规模发展;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一产,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重点在“四个突破”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上求突破;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上求突破;三是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求突破;四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求突破。

  优化二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我县2005年到2009年煤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69.5%、71.4%、72.0%、71.6%、64.3%,今年上半年比重为68.7%。不难看出,我县煤炭工业对全县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走煤炭发展的多元化深加工道路。正如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晋城调研时所讲,“就山西的发展而言,要实现清洁化、循环化,但单靠煤电并没有多少增值空间,光做煤会吃亏的。我们不能老是做一个煤炭大省,煤电大市,不能短的产业链在山西,长的产业链让别人做。而发展现代煤化工有较高的比较效益,煤变电是一比二,煤变甲醇是一比三,煤变烯烃是一比十,再拉长就可能是一比一百,有很大的增值空间”。结合我县实际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加快三产,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重点推进旅游产业。上半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7.7:8.5:9.2:10.6,传统行业仍唱主角。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需得到积极调整,需要寻找途径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居民服务等新兴产业,结合我县发展现状,尤其要在发展旅游上下功夫,费力气。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沁水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加大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柳氏民居、三都古城、赵树理故居的开发建设,完成古村消防设施、古民居修缮、景区河道治理和绿化等工程。二要完善现有各景区的配套设施,改善软硬条件,以“大旅游”理念实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全县联动,科学整合,下大力气打造 “自然风光、名人故里、古堡文化”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三要深度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吸引力,培养优秀导游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开发具有各景区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景区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增加旅游收入。四要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各大工业企业投资旅游,加大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实现“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目标,开创沁水旅游业的崭新局面。

  (三)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是一对孪生矛盾,我们必须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体系。必须明确各行业必须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新建项目要提高节能降耗的准入门槛,要鼓励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要加快沁泽焦化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以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的顺利完成。

 
 
[ 气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气品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