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品资讯 » 气体资讯 » 工业气体 » 正文

陕煤化:在低碳发展中迸发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6  浏览次数:391
核心提示: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陕煤化集团)是陕西省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培育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陕煤化集团)是陕西省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铜川矿务局、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等省内国有重点煤炭、化工企业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近年来,陕煤化集团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时代东风,依托自身机制体制优势,紧密围绕“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愿景,以项目为纽带,以产业化为方向,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内部协作、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既实现了老企业的转型和振兴,又抢抓机遇构建了新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陕煤化集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十一五”规划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自成立以来,陕煤化集团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注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表示:“我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同时,也配套制定了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积极探索实践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取胜之道。”
 

 

陕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抢占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陕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抢占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技术改造
  助推老企业转型振兴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部分老企业,因生产装置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老系统,产品结构单一、工艺技术落后、历史包袱沉重,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为使这些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集团公司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对老企业的老设备进行改造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


  在煤炭产业上,集团公司对所有矿井进行了一轮拉网式的安全技术改造和采掘机械化改造,调整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推广以提高煤炭回收率和高效利用率为主的源头节煤技术,减少资源损失。对老矿井中具备资源条件的玉华、韩家湾、王村斜井、象山等矿井实施了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矿井采煤效率。集团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所属的铜川蒲白、韩城、澄合矿务局原有的风机、锅炉、供电系统等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加快瓦斯抽采利用步伐,逐步建立了陈家山、大佛寺、象山、下石节4个瓦斯抽采利用示范矿井。编制矿井水处理方案,使矿井水处理能力与矿井涌水量匹配,确保了“十一五”末矿井水复利率达到70%以上。加强对现有矸石电厂、洗煤厂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减少了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逐步关闭经济效益差、污染大的焦化厂,降低了能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高仰才说:“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升级和改造,这批老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得到了快速提升,生产经营、效率与职工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现在煤矿的整体形象,从技术含量到环境保护,再到综合利用,都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


  在新矿区开发中,从设计到建矿都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来设计、施工、建设、投用,全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大型现代化装备,采掘机械化程度均为100%。在建设的同时,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绿化、井下等建设,都要达到工厂的管理水平,建设矿井的同时也建设了一个花园。预计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将实现在煤炭板块累计完成投资212.8亿元,煤炭产能达到10479万吨/年。目前,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4%,综掘机械化达到75%,矿井安全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增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化工产业上,陕煤化集团围绕原有化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分别实施了陕化工艺系统技改、陕焦公司95万吨/年焦炭及20万吨/年甲醇、渭化公司11万吨/年醋酐联产醋酸、陕化公司节能减排技改等7个项目。


  以陕化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老化工企业,已运行了近40年,工艺设备明显落后,能耗高、污染重,合成氨、尿素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6月,陕化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千家重点用能企业之一。2007年,该公司对制约合成氨生产的造气、净化和压缩系统进行扩能改造,使吨合成氨生产成本下降150元,年均经济效益达3600万元,生产环境全面改善。


  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陕西比迪欧化工公司以1,4-丁二醇为主营项目,采用美国、瑞典等国先进的工艺技术,被陕西省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自2009年5月建成投产以来,1,4-丁二醇产量达到了日产90吨,纯度99.63%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今年,该公司准备再次斥资45.76亿元,投入到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中,新建6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52万吨/年尿素装置,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增加产值26亿元、税后利润6.3亿元,届时将有力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在陕煤化集团上下的一致努力下,2009年,集团公司万元产值能耗降为1.25吨标准煤,提前实现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瓦斯发电厂实现了瓦斯治理与电力开发的有机结合。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瓦斯发电厂实现了瓦斯治理与电力开发的有机结合。

 

 

 

 

陕煤化集团下属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生活污水循环利用。

  
  产业升级
  构建节能高效新格局
  

  较之部分成立较早的老企业,陕煤化集团所属一些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以先进生产技术装备为支撑,在主导产业链条前后延伸和闭合循环上下功夫,创新生产模式,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节能高效的循环经济格局。


  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黄陵矿业公司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目前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的重点矿区。近年来该矿区投资100多亿元,不断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上下工夫,进一步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附加值。


  2008年,黄陵矿业公司已建成投产的130兆瓦煤矸石热电厂年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实现收入2亿多元,消化该公司一号煤矸石超过80万吨,减少排矸费用支出3000多万元。煤矸石电厂产生的部分粉煤灰和炉渣被粉煤灰砖厂用于生产粉煤灰砖,形成了5000万块/年的生产能力,产值逾30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2×300兆瓦的煤矸石电厂项目在配套粉煤灰砖厂的同时,还规划了一个以粉煤灰和炉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项目。该项目完工后,黄陵矿业公司的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730兆瓦,可消化一、二号煤矿选煤厂的副产品矸石、中煤、煤泥300万吨,年产粉煤灰砖2亿块、水泥60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2009年,黄陵矿业公司投资近100亿元的黄陵曹家峪和白石两个焦炭生产能力为2×98万吨的煤化工生产厂区相继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400万吨/年的焦炭生产能力和100万吨/年的化工产品生产能力,产值在100亿元以上。


  陕煤化集团所属的渭河煤化工公司以美国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为龙头,关键设备采用了法国、德国、丹麦、日本等国的专利技术和生产工艺,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过程体现“清洁、文明、绿色、环保”。


  近年来,为促进节能减排,渭河煤化工公司通过建设循环利用装置,每天回收100吨二氧化碳,销售到食品企业用作食品添加剂。一套二氧化碳装置每年产值是1500万元,可带来5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与之类似,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经过回收处理,变成了高纯度的硫黄副产品,氧、氮、氩等也变废为宝,销售到下游公司充当原料和添加剂,每年为公司增收3000万元。仅2009年,该公司就启动技术改造项目56项,其中重大技改项目18项、中小项目38项。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该公司累计完成节能量17.8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了陕西省政府下达的重化工公司的节能任务(8.4万吨标准煤)。同时,依托装置优势和潜力,2009年该公司开工建设20万吨/年甲醇、联产1万吨/年二甲醚项目,还拟建1.2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规模将增长1倍以上,利税将大幅度增长。


  陕煤化集团所属的北元化工公司作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电石、原盐资源优势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底,二期100万吨/年PVC生产装置将投产,届时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目前,正在逐步形成“煤、焦、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聚氯乙烯下游产品”的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到对既有资源的吃干榨尽。此外,该公司与中国碳基金签订了《碳减排量买卖协议》,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每年可收益6000万元。
  

  结构调整
  发挥集团化运营优势

  
  陕煤化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一系列并购重组,已经拥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50余个,并逐步形成了煤炭开发、煤化工、电力、运输物流、机械制造、建筑施工、金融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在产业结构的规划上,陕煤化集团立足于煤炭开发这一基础产业,充分挖掘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将煤炭初级产品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转变,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煤炭产品为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围绕陕北新兴煤基产业升级,集团公司重组北元化工、天元化工、富油科技等3个民营企业,并对其进行扩能改造,预计2010年底,将增加60万吨PVC、60万吨燃料油的产能。同时依托韩城、黄陵配焦煤煤种优势,走特色资源深加工路线,建设了韩城、黄陵各500万吨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2011年将全面竣工。


  围绕北元化工PVC项目及天元化工煤焦油加氢制油项目的上下游配套,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绿色和谐发展,陕煤化集团整合了一批地方兰炭、电石企业,开展了柠条塔工业集中区煤焦电化循环经济集群项目、麻黄梁工业集中区煤焦油加氢及循环经济项目、府谷庙沟门工业园区240万吨/年兰炭及50万吨/年燃料油项目、锦界工业园区锦源30万吨/年电石项目等,其中部分工程已经建成,全部工程将于2011年建成投运。


  为了延长产业链,陕煤化集团积极与发电专业企业合作,参股建成马屋、庙沟门、清水川等3个大型燃煤坑口电厂的一期工程,新增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还积极实施“走出去”储备资源的总体部署,在阿根廷火地岛建设了80万吨/年天然气制尿素项目。通过并购重组开源证券,参股长安商业银行,陕煤化集团进入金融证券领域。近两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5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2009年,陕煤化集团充分利用国家和陕西省调整和振兴物流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大物流体系提高到战略高度,力图通过构建大物流体系、整合内部储运销售资源,使销售阵地前移,进一步优化资源、运力、市场配置,降低总体物流成本,实现产销平衡。2009年6月和11月,陕煤化集团分别与湖北、江苏、山东、江西和枝城港、徐州港、日照港、连云港这“四省四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四省四港”联手建设陕西煤炭物流体系和煤炭销售基地,使省外物流节点布局初具雏形。


  为实施集团内部产业板块整合,2009年11月17日,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将陕煤化集团所属的西安煤机公司、陕西建设机械公司等10余个机械制造企业重组。全力进军机械制造业,不仅为集团公司在采煤机、掘进机等机械设备上提供了现代化武装,还促进了集团公司机械化程度的大幅提升。


  集团化运营也为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坚实后盾。该公司研发的MG900/2210-WD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年产量可达800万吨以上,装机功率最大,居全国之首,被专家认定为成功填补我国大采高、超大功率重型综采机械领域的一项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MG500/1130-WD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被评为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成功出口俄罗斯等国。


  为提高集团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各主体协同效应,陕煤化集团特出台内部协作政策,号召各所属企业尽一切可能“抱团取暖”,并组织召开内部产品服务洽谈会,有力促进了内部协作工作的开展。在2010年初召开的内部产品与服务协作洽谈会上。集团公司所属的19家单位参会,其中17家单位和46个厂家的210多种产品和服务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展览并举办了座谈会、推进会和分专业座谈交流,在集中签约会上,各所属企业共签订合同81份,签订框架协议61份,涉及总金额80多亿元。


  陕煤化集团还围绕产业布局开展了一系列并购重组,不但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形成较大规模优势,而且整合了相关技术、人才等发展资源,提升了发展实力,为集团统筹整体产业布局创造了条件,更加有利于产业链条的联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企业市场信赖度的提升。随着化工、焦炭企业煤炭来源的内部化程度提高,各产业、各产品的成本优势将更加突出,各个板块的交叉进入,优势互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优越的平台。同时,集团化运营和内部协作充分发挥了所属各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激发了内部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为陕煤化集团大循环经济格局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煤矸石发电厂既大量消化煤矸石,又产生了可观的收益。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煤矸石发电厂既大量消化煤矸石,又产生了可观的收益。

  科技创新
  确保产业高水平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科研项目数量连年增长,在矿井安全治理、新型煤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一些科技成果已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在煤炭生产领域,经过研发引进,重点抓好矿井灾害治理、高产高效与机械化的技术配套、调整转型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尤其注重煤层气赋存规律与资源潜力、煤矿瓦斯抽采系统技术改造、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创新,在下石节、大佛寺、陈家山、象山建立了4座低浓度瓦斯电厂,总装机2.25万千瓦,形成年减排甲烷6000多万立方米能力,既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又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陕煤化集团所属的彬长矿业公司将瓦斯治理与电力开发相结合,建成了目前全国装机容量最大,年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时的低浓度瓦斯电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7.8万吨。也是全国唯一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余热尾气发电的电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陕西省首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根据规划,该公司还将陆续在胡家河、小庄、文家坡等矿井配套建设低浓度瓦斯电厂,使矿区瓦斯发电装机容量最终达到5万千瓦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以上,届时将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低浓度瓦斯发电产业集群。2010年5月15日,“第二届中国绿色产业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彬长矿业公司荣获“2009年度中国节能减排功勋企业”。


  在化工板块,陕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围绕甲醇制烯烃及下游产品、聚甲醛及“双醋”工艺催化剂回收、煤干馏焦油加氢、煤焦油深加工综合利用四条技术路线,增加资金投入,抢占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10年6月21日,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历时17年研究开发的“块煤干馏中低温煤焦油制取清洁燃料工艺”顺利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块煤干馏煤气和中低温煤焦油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6月26日,由陕煤化集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II)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汪燮卿等专家和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DMTO-II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试验装置工艺合理,运行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较之先前的DMTO技术,DMTO-II技术每吨烯烃甲醇消耗可降低10%以上,是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又一次创新,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过程中,陕煤化集团在MTP、粉煤催化干馏、煤焦油综合利用等项目上捷报频传。这些项目以其投资少、耗能较低、热能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环境指标优良、经济效益可观等优势为煤炭深加工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必将对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依照“科技开发产业化”的思路,陕煤化集团现正积极筹备成立科技创新板块,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40亿元,专门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力争为集团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低碳引领
  显示未来良好成长性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经济规模跃上了新的台阶,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12.1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34.08亿元,两年翻了一番。特别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工业经济下滑的困难与挑战,陕煤化集团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主动地应对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多项指标在逆境中取得新的成绩:全年煤炭产量突破71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321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陕煤化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243位,排名比上一年度提高了66位,在入围500强的9家陕西省企业中,位次提升最多,营业收入增长率最高,并首次入围中国企业效益200佳榜单,特别是在资本积累率、收入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研发费用增长率等排序中有良好表现,成为陕西省入围企业中入单项目最多的企业之一,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企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追求低碳之路没有终点,陕煤化集团将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内部协作、坚持科技创新,团结集团公司9万多名员工,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奋力开拓,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追赶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潮流,努力建设具有陕煤化集团特色的循环经济大格局,在“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化工企业以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基础,促进产业升级。

陕煤化集团下属的化工企业以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基础,促进产业升级。

 

陕煤化集团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态势,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陕煤化集团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态势,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 气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气品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