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品资讯 » 气体资讯 » 工业气体 » 正文

陕西省榆林市:勇立潮头促转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5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292
核心提示:     作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在经济大转型战略中,榆林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资源开发深度转化、
     作为中国第一产能大市,在经济大转型战略中,榆林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资源开发深度转化、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科教兴榆自主创新,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走出了一条具有榆林特色的“转方式”之路,站到了创新、清洁、高效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七抓七促七突破”转变发展方式

    统计显示,从2002年至2008年,榆林市GDP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2008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六项指标居全省第一。神木、靖边跻身全国百强县,府谷、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

    “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快速,但榆林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告诉记者,“我们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着力打造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二届六次全会上,榆林市委明确提出“七抓七促七突破”。抓优化产业结构,促可持续发展,在加强自主创新上求突破;抓大企业投资,促大项目落地,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抓企业满负荷生产,促工业品产能释放,在开拓市场上求突破;抓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抓县域城镇化,促统筹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求突破;抓现代服务业,促三产发展,在旅游和物流业上求突破;抓“35186”工程,促南部六县振兴,在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

    资源深度转化拉长产业链条

    对遍地都是资源、原材料的榆林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点石成金”,走资源深度转化之路,走“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投资6000多万元,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攻克了用侏罗纪煤生产优质冶金型焦的世界技术难关。企业实施的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及其配套发电、水泥、甲醇、焦油深加工产业链的循环经济项目,完全实现“三废”零排放,每年节约原煤18万吨以上,降低电耗逾4000万千瓦时,减排废水44万立方米,全部生产环节做到“吃干榨净”。

    能源资源的深度转化,使榆林摆脱单纯挖煤卖煤、采气输气、采盐卖盐的产业格局。“跟资源富集地区比的不是资源多,比的是谁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大,谁的产业链条拉得长,谁的产品附加值高。”榆林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0年5月开工奠基的循环利用兰炭尾气年产5万吨合成氨、20万吨碳铵项目,是由榆林环能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的第一个节能环保项目。项目利用焦化厂荒煤气为原料,解析气为燃料,驰放气氨氢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合成氨和碳铵。项目建成后,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示范效应显著,年可节约标煤9.7万吨,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14.03万吨,年可节约6000吨标准煤,年创利润3294.3万元。在大漠草滩与黄土高原交接地,榆林成为投资者的目光聚焦地。随着神华、中石油、鲁能等国内30多家大型企业和陶氏化工、英美安格鲁等世界500强先后入驻榆林,一批甲醇、烯烃、煤间接液化等世界煤化工顶尖技术陆续落户。    

    在金色的沙海边缘,丰富的能源资源点燃了榆林人的现实与梦想。在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的同时,榆林也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煤电一体化火电基地。2009年,榆林油气产出规模约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6%,煤炭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    

    同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榆林东方集团专用汽车、神木大同汽车等装备制造项目陆续投入生产,提升毛纺、皮革、服装等轻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粉条、红枣、海红果等食品工业。

 
 
[ 气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气品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