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品资讯 » 综合资讯 » 产业综述 » 正文

外评:国际能源合作应与时俱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30  浏览次数:313

在全球石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一贯倡导以能源合作取代能源竞争。

中国已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对话。中国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东盟与中日韩(10+3)能源合作、国际能源论坛、世界能源大会及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的正式成员,且与国际能源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主办了中澳、中墨、中欧和东盟+3等能源对话,参加了中俄能源分委会、五国能源部长会议、G8+3能源部长会议、东亚峰会能源部长会议、第三次中印尼论坛等部级能源合作机制,这些都为中国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坚实保证。

境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得到加强。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与有关国家在油气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参与了65个油气项目勘探和开发,累计投资70亿美元,共获份额油6000万吨。先后与伊朗签署了北帕斯气田、雅达瓦兰油田、北阿扎德干油田开发服务合同,与伊拉克签署了艾哈代布油田服务合同,在尼日尔、叙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获得了一批有战略前景的项目。2008年中国海外权益油产量达4400万吨,可采储量达11亿吨。

中国正在加强战略油气通道的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主体管线焊接完工,中缅双方就原油、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初步共识,并签署了天然气资源购销协议。中石油于今年2月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分别签署开展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并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中俄原油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管道投产后,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这些都将为国内油气安全供应开辟新的能源进口通道,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国际能源合作。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海外天然铀资源的开发力度。随着核电大发展的到来,中国核燃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天然铀的稳定供给将为核电批量发展和规模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中国正在努力为海外开发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为早日建立中国铀资源供应保障体系而努力。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简称中广核)等企业已在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天然铀开发合作协议,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成立了第一个天然铀合资企业,中国与非洲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等合作的项目也取得了新进展。

三大挑战考验能源外交

中国在寻求能源进口、保证能源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开创了国际能源合作新局面,但中国采取的能源外交方式发展不平衡,具体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后于国家间能源合作的愿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程度比较低,主要是一般性合作和对话性合作。

中国参与具有法律效力的实质性国际能源合作组织不多,作为成员参加的国际能源组织往往是协调型或对话型组织,而没有加入同盟型和协作型等有相应法律规则的国际能源组织。中国与区域层面的国际组织能源合作程度略高,有实质性法律协议约束性的合作多于一般性合作和对话性合作,但仍有许多区域层面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中国没有涉足,如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合作,大多没有法律制度上的合作框架,也没有组建本地区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

二是中国缺乏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权,且在国际大宗能源商品贸易方面经验欠缺。

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及能源供应产地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进口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在油价上涨时,作为石油消费大国,中国除了需支付涨价部分之外,还需支付比美洲、欧洲国家多出来的“溢价”。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原油进口成本上升、削弱了中国石油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在国际大宗能源商品贸易方面经验不足,运用直接的能源经济合作方式往往规模比较小,过多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资本运作手段单一,在其他经济合作领域缺乏切实有效的举措。

三是外部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能源安全的政治风险高。

中国在实现其传统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的同时,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且在地缘上同周边石油消费大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存在着利害冲突。目前与中国就南海领海主权有争议的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主权争端国际化的策略,引入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开发南海石油资源,并通过政治途径,联合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的力量,以建立国际协商机制的方式,使得中国在南海海域的行动成为外交中被动的一方。中国进口石油运输线也缺少选择性,90%以上的石油通过海上运输,而中国对于其必经的海上航线往往只具有使用权而没有发言权,这势必造成了中国能源安全的政治高风险。

新形势下的多重机遇

目前,中国要承接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能源资源和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扩大国际能源资源合作领域和范围,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充分发挥中美、中俄、中哈、中日等双边合作机制和五国能源部长会、APEC能源工作组、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化与国际能源署、能源宪章、国际能源论坛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重要能源组织的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能源规划和机制的制定,提高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国际能源秩序,不断密切与能源资源国和过境国的国家关系,利用政治、经济、外交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能源合作环境。

二是加快境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周边国家以及其他能源生产国的务实合作,谋求最大利益。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境外资源投资的力度,积极参与油气领域资产并购,更多地掌控和获取油气资源。利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的时机,加大国际贸易力度,丰富贸易手段和方式,增加油气资源的进口。继续组织落实液化天然气资源来源,核准和建设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配套设施。

三是推进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成投产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中哈原油二期工程,推进中缅天然气和原油管道建设,加强中俄原油管道合作谈判和前期工作,构筑多元化的油气安全保障体系。

四是加强能源战略储备建设。能源储备战略是保障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战略。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规模还无法起到稳定国内市场的作用,更难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中国应抓住油价低落的机遇,加快收储步伐,继续增加国家储备原油收储量,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进口实现满储。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二期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同时,要依法推进原油和成品油义务储备。


 
 
[ 气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气品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