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只要吸口气 就不愁垃圾遍地
2010-04-27 09:07

环境学家提出警告,2050年的地球,可能因为人口爆炸制造出比当今都市多两倍的垃圾,却找不到土地掩埋!如何处理垃圾,成了城市建设之外的新问题。一项新的思路是,让废弃物变成建设绿林的材料———把垃圾倒入海里。它不是有毒的定时炸弹,而是能封存污染物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科技。

到了2050年,除了垃圾的处理方式将发生改变,甚至收垃圾的方式也将变得不同。高油耗的垃圾车被未来收集系统所取代,垃圾滑下住宅前的斜槽,然后在气压的作用下在地下管道穿行。现在这项智能垃圾系统已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如此大的人流量也意味着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怎样在第一时间处理掉这些垃圾、保证垃圾桶不外溢、不产生异味,维护整个环境的整洁是个难题。一套新型的智能化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展示了它们的本领。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是一种高效、卫生的垃圾收集方式,即利用环保型抽风机制造气流,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真空管道网络,将各个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站,实施气、固分离,再经过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一系列处理,最后被“打包”送出园区,运至垃圾处理厂。

运输一口气吸走垃圾

在世博园区,共有53个智能化垃圾投放口。每个垃圾投入口都将有红、绿两个按钮,如果投入的是可回收垃圾就按绿色按钮,如果投入的是不可回收垃圾,就按红色按钮。

为了让游客闻不到垃圾的臭味,世博园区还将配备全球先进的生活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在投放口有自动控制设备,当储存的垃圾达到一定量后,将进入与投放口连通的地下管道网络。此时,距离投放口近千米外的抽风机开始抽气,用强大的吸力将垃圾吸往“垃圾收集站”,其平均运送速度可达60米/秒。

相对于市政道路,场馆里的垃圾输送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垃圾投放口距地下运送管道更远。其中,最远的一个投放口距收集站有1700多米的距离,打破了垃圾气力输送的“世界纪录”。比如,中国馆距垃圾收集站很远,所以工程队在投放口建了补气阀和螺旋输送器,它们能补充气体,为进入管道的垃圾“送上一程”。

报警垃圾桶满自动呼叫

收集站里的垃圾分离器是个“大块头”,它“身体”的大部分处在地下,会把垃圾和运送它们的气体分开。气体经过过滤器和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到户外。垃圾则通过打开的阀门,掉入“压实系统”。这套系统具有“力大无比”的推头,能把各种垃圾压得像压缩饼干一般。随后,这些“压缩垃圾”会被机械装置装入垃圾桶。

垃圾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一个容量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每5分钟就自动感应桶内垃圾与桶容量之间的关系,当桶内垃圾快要装满时,即以无线网络传输的方式将信息反馈到园区里的垃圾处理控制中心。

“园区北面的垃圾桶内接近满载,请运输车辆前往收集。”当听到这些能够自我监测垃圾承载量的智能垃圾桶不断发出的呼叫信号,管理人员立刻将“呼叫”内容转达给园区内正在作业的运输车辆。

操作无需人工全程封闭

该系统是一种全封闭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整个垃圾收集流程由电脑程序预设,垃圾运送过程自始至终在全封闭状态下完成,无需任何人工操作,环卫人员也不会与垃圾有任何直接接触,保证了垃圾处理无异味、无外溢。

在世博园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总覆盖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管道全长近6公里,每天能够收集生活垃圾60吨。而据预计,世博会期间,普通日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为20~40吨,高峰日为每天40~60吨,因此这套系统完全能“消化”世博期间游客的生活垃圾。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套先进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在中国大规模应用还是第一次。而在挪威、日本、新加坡等国,它的普及率已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在芬兰的港口城市,甚至全部采用气力输送。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

2050年可行性报告

相比于传统的垃圾投放,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是垃圾流密封、隐蔽,与人完全隔离,有效地杜绝了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包括臭味、蚊蝇、噪音和视觉污染。其次,它降低了收集垃圾的劳动强度,提高收集效率,优化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境。第三,它消除了人力车、垃圾桶等传统垃圾收集工具,基本避免垃圾运输车辆穿行于居住区,减轻了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此外,垃圾收集、压缩可以全天候自动运行,垃圾成分受气候影响小,有利于填埋焚烧厂的稳定运行。

可以想见,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将极大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正因为此,上海世博会园区中的这套系统,成为了中国的“样板工程”。目前,在建的广州亚运村、天津生态城都将建造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未来七八年里,这种系统应会在我国的大城市里逐渐普及。本报记者徐婉玲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