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配套市场
750项目吹响新疆煤电煤化工大发展号角
2010-10-22 15:07
         就在普天同庆伟大祖国六十一华诞之际,国家“十一五”计划即将收尾之时,新疆将迎来划时代的“创举”:750千伏乌-吐-哈输变电工程即将升压750千伏运行,新疆电网即将结束孤网运行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这也意味着万众瞩目的“疆电外送”将拉开历史性的序幕。

  尽管这只是“疆电外送”迈出的一小步,却是新疆能源、乃至全国能源格局萌动的一大步。对于新疆能源而言,“疆电外送”将有效地盘活当地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拉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从全国能源格局来看,“疆电外送”将大大改变“近输电远输煤”的传统供给方式,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力保国家能源安全。

  近日就新疆750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以及“疆电外送”的重大意义等问题专访了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苏胜新。

  “疆电外送”意义重大

  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层面看,当前中国80%的石油进口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出现问题,国家能源安全将受到威胁。您认为“疆电外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疆电外送”在盘活新疆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哪些实际意义?

  苏胜新:“疆电外送”是新疆能源参与全国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将极大地保障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

  新疆煤炭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0%,预测储量约为2.19万亿吨。这么大的一个天文数字,全世界绝无仅有。如果能把这些煤炭都好好利用起来,将对国家能源安全、国家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2010年10月17日16时18分,新疆区内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所有的调试已经全部完成,新疆正式出现75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这意味着温家宝总理“十一五”报告中提出的新疆与国家电网联网的目标即将得到实现。

  联网之后可以把新疆的化石能源优势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经济优势,实现“煤从空中走”的目标,这是新疆人多少年来一直苦苦期盼的宏伟目标。

  我们知道,新疆煤炭外送的方式无外乎三种:一种是通过铁路运输;第二种是“煤变电”通过电网外送;第三种是“煤气化”通过管道外送。“煤变电”已经先行一步,我们将第一个实现“煤从空中走”的目标。

  政府最早的规划是“以铁路运煤为主、输电为辅”,后来750项目启动之后调整为“煤电并举”,现在的说法是“以输电为主、以运煤为辅”,规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就是由于我们电力的先行一步使政府的规划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750项目将为新疆电网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大规模的“疆电外送”作好铺垫,为特高压项目建设提供参照平台。750千伏电压等级的诞生将使新疆的单机容量从33万千瓦装机容量增加到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对降低煤耗、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开发清洁能源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小觑。

  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750联网之后启动新疆特高压“疆电外送”,目前计划建设两条线路:一条是哈密到郑州,投资大约为400亿元;另一条是准东到重庆,投资大约为450亿元。两条线路总共可以往外送电1700万千瓦,需要2200万千瓦到2300万千瓦装机容量配套,这将实现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两条特高压线路预计每年可以将新疆的5000万吨原煤转化为电,将拉动新疆原煤的产量翻一番,有效拉动当地的就业。保守估计,2000万千瓦容量可以直接拉动发电装机投资达1000亿元,可以实现新疆与内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需要各级政府、电力、煤炭等方方面面的通力配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的目标,将新疆低附加值的化石能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电力,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将会使新疆的风电迎来大踏步发展的机遇。一条特高压线路风火打捆外送的比例是1:2,一条从哈密到郑州的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线路可以送750万千瓦,其中可以打捆外送250万千瓦的风电,对新疆的节能减排、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750千伏联网指日可待

  750千伏联网工程的概况

  苏胜新:该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总投资接近200亿元,从新疆乌鲁木齐到甘肃永登,相当于乌鲁木齐到兰州的距离,距离大约是1800公里(双回),750千伏的变电站是7站12线,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交流电网单项工程。联网成功之后西北电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同步交流电网,跨度4000多公里,在新疆区内投资54亿元,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到哈密到甘肃敦煌变电站。在新疆区内是1200公里(双回)。

  2009年3月28号全线正式开工。在全国顶级的送变电建设队伍当中招标,有14个优秀单位中标。全线两万多人奋战在建设一线上,克服吐鲁番60多摄氏度的高温以及天山脚下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等困难,工程线路穿过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2009年12月29日全线贯通,并且全线零缺陷移交,被国家电网誉为新疆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新疆750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

  苏胜新:现在750千伏电网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到哈密已经升压成功,即将升压的是从吐鲁番到玛纳斯的凤凰变电站,再一个是从乌鲁木齐到凤凰,还有就是从吐鲁番到库尔勒也准备升压。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了“十二五”750项目规划的除了到准东一条线路以外的所有国家“路条”,这是历史上没有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疆的关心和支持。

  未来形成新疆大环网的主要包括三个工程:第一个工程是从玛纳斯到乌苏到伊犁的750工程,第二个工程是从伊犁到库车,第三个工程是从库车到库尔勒,现在叫巴音郭楞站,形成一个绕天山的新疆环网。另外一个工程是从玛电到乌鲁木齐西,再到乌鲁木齐南,最后到乌北,形成一个绕乌鲁木齐的750小环网,确保首府的供电安全。乌鲁木齐南变电站位于达坂城,也是为了今后将达坂城的风电外送,先送到750千伏线路,再送到特高压线路。“十二五”还要启动库车到阿克苏到喀什的750工程,主要是为了保障南疆三地州的供电安全,提高南疆三地州电网的稳定水平,满足南疆三地州的用电需要。

  这就是新疆750项目的总体规划概况。

  另外,“十二五”期间不仅要建设750项目,220千伏电网也要跟上发展需要进行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每年的投资不会低于100亿元,其中包括750项目的资金投入,但不包含特高压项目。

  “特高压”蓄势待发

  “疆电外送”工程的实施将会面临哪些不利的障碍或壁垒?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苏胜新:目前特高压的规划建设的确存在很多的困难,但我觉得随着750项目与西北电网实现联网,很多困难和障碍都会随之消失。过去一直在争论“输煤或者输电”哪个更经济哪个更安全,现在已经有了基本的定论,国家已经充分肯定了特高压的建设。

  目前来看,特高压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长达1972公里的向家坝到上海的正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已经送电,并且运行可靠。特高压在技术方面基本不会有太多的争论,从能耗方面来看,事实证明200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输电比输煤经济很多,新疆非常适合向内地实施大功率远距离的直流输电。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我个人认为新疆的煤炭在“十二五”期间一定能给国家派上大用场,我们加大电网的建设力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我们的750项目建设比原计划超前三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与国家电网达成共识,一起推动750项目的建设。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公司还积极在内地电力市场上寻找新疆的电力份额,目前主要锁定在河南和重庆这两个地方。重庆是个缺电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有丰富的水电,但冬天不发电,必须要有火电补充。因此“疆电外送”的市场问题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

  我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新疆的煤炭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如何纳入国家重点的煤炭开发基地,这是“疆电外送”最大的保障前提。我们也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过建议,当然,中央对新疆的支持力度在逐渐加大,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就会有突破。

  还有一个面临的困难就是新疆的电力体制不统一,要把各个地方的电力汇集起来送出去存在一定的障碍,电力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自治区目前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电力体制不统一的问题,现在需要逐渐统一起来,这样有利于750项目和特高压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新疆电力形成集团优势与内地进行谈判,有利于疆电外送,占据内地电力市场的一定份额。

  当然,我们还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比如说资金的问题、廊道占用问题、内地省份的协调问题等等。我们有坚强的决心,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有完善的融资渠道,确保特高压的建设顺利进行,确保新疆大量的煤炭从空中实现转化。我们有信心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两条新疆通向内地的特高压线路,参与全国的能源优化配置,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政府在“疆电外送”方面的支持政策

  苏胜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最近来新疆视察时谈到了特高压“疆电外送”,他指出:新疆要积极推动特高压项目,我国1000千伏的交流特高压线路已经开通,正负800千伏的直流特高压线路也启动了,正在试运行。从新疆往东南沿海、广东的特高压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中,新疆要积极推动这个项目,带动煤炭煤电产业的发展。新疆煤炭最有效的外送办法是通过空中直接转化为电,远距离输送出去,这是最合算的。特高压输电成本特别低,每度电只有0.1元,比近距离输电的成本要低,电耗要小,还节约用地,可以搞远距离大容量的输送,很符合在我们国家发展。在特高压方面我们现在处在世界第一,走在最前列。特高压输送超过200公里最合算,低于200公里的比较效益还不是那么好,只有从新疆向东南沿海输电才能发挥资源最佳效益。

  最近,自治区人民政府给国务院写了一个《关于加快推进新疆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实施疆电外送的请示》的报告,这也是自治区第一次就一个项目的建设向国务院书写请示报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特高压“疆电东送”的坚决态度和重视程度。

  对于我们而言,特高压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一个突破口。

  新疆电网的建设成本比内地高出好几倍,750千伏以及未来特高压电网的高昂建设资金压力如何缓解?预计未来多久之后才能收回投资?

  苏胜新:在新疆建设750项目收回投资应该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我们这三年在新疆投入了20多亿元,解决了37万农牧区用电困难户的用电问题,平均每年基本上解决十万人的用电难问题,测算一下大概200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

  我们在新疆投资电网基本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但从社会效益来说,可以支撑几千亿元的区内生产总值。新疆各行各业的开发建设肯定都离不开电力支撑,我们去年支撑了4270亿元的区内生产总值,今年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从这个方面讲,我们的投资是非常值得的,这也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投资的情况来说,我们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国家电网公司最近准备给我们直接调拨20亿元。我们也给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了汇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也将在政策上给我们一些支持。我们收入的唯一来源就是收取电费,但是电费收入远远低于投资总额。国家电网已经先行调拨10亿元给我们,如果再调拨20亿元,我们就可以用这些资本金一次融资达到100亿元以上。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理解,实事求是地讲,新疆的电价是全国最低的电价之一,特别是新疆的大工业电价,平均水平是全国最低的,很多的企业因为低廉的电价来到新疆投资。我们希望在电价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起码在资本金方面支持750项目和特高压项目的建设,利于企业的滚动发展,利于企业投资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与银行以及国企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他们都承诺在750项目建设上、在特高压项目建设上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想呼吁社会各界对我们公司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总要有一定的资本金才能到银行融资,如果连资本金都没有,那项目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目前,有些疆内的发电企业仍然对“疆电外送”持观望态度,这会不会造成将来“电网建成却无电可送”的困境?

  苏胜新:这种担忧大可不必,随着新疆750项目的调试开展以后,各家发电企业纷纷要求加快发展,把自己的电通过750千伏线路和特高压线路送出去。现在和我们公司洽谈“送电”事宜的发电企业非常多。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只要特高压线路建成,新疆组织发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恳请国家给予新疆更多的政策支持,尽快批复特高压项目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和自治区政府都分别给国务院打了报告,希望能够尽快批准我们实施特高压“疆电外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推动特高压建设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回顾“十一五”辉煌

  “十一五”期间,新疆电网连续实现了3个跨越:2006年8月实现110千伏全疆联网,2007年10月实现220千伏全疆联网,2010年1月实现750千伏乌吐哈输电工程一次送电成功。今年新疆电网将实现与西北电网750千伏联网,结束孤网运行历史。新疆电网“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历程

  苏胜新:新疆750千伏电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疆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发展到今天能够收获一点点成绩,这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的结果。

  2005年新疆同时存在27个电网,2006年在各界的努力之下电网开始进行整合,2006年实现了110千伏全疆各地州联网,2007年10月16日实现全疆220千伏联网,2008年开始启动750千伏电网前期工程,2009年12月29日新疆750千伏玛纳斯-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线路全部建成贯通,2010年正式升压750千伏电网。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把这27个电网基本全部整合,形成覆盖全疆的一个“大电网”。

  我们新疆现在220千伏电网从东到西有2200公里,从南到北有33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220千伏同步电网,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220千伏线路。这样就可以将北疆富余的电力向电力匮乏的南疆大量输送,南疆46%的电力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输送的,解决了南疆460多万人的用电困难问题,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大电网”形成以后,新疆边远地州、边境地区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电力平衡。这也标志着我们新疆进入了大电网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的乌鲁木齐电网(奎屯-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输电成本是内地的5倍,因为我们的线路长,损耗大,电量少,南疆的输电成本是内地的11倍。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坚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电网企业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对无电地区的投资,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我们率先在南疆召开了“南疆三地州电力建设发展的座谈会”,确定了南疆三地州电力发展目标,加大投资力度。阿合奇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运标志着新疆电网负责的区域内所有的线路都拥有了110千伏变电站。这是“十二五”规划都未曾提及的事情,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就实现了。750千伏电压等级的最初规划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就实现联网了,比规划提前了8年时间,充分体现了新疆电力人的超前意识,也是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贡献。

  我们“十一五”期间一共投资了266亿元,这266亿元光是新疆区内的投资,并不包括750千伏联网工程的甘肃段。“十二五”如果建设特高压的话公司至少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

  新疆电力公司“十一五”期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疆电力公司“十一五”期间成绩斐然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苏胜新:首先,我们的员工队伍凝聚力非常强,战斗力非常强,这种向心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们公司多年来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一种信念和理念,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一种信仰。具体表现为员工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对新疆的热爱。在新疆开展工作首要的是要顾大局,并且要有奉献精神。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整天躲在家里计算个人的得失,整天只考虑企业挣不挣钱,那750项目肯定要拖到“十三五”去了。“铁军精神”是我们队伍打胜仗、打硬仗的最重要保证。今年2月27日,伊犁河谷西天山北段海拔3500米的可克库尔达坂南侧山体发生严重雪崩,致使运行中的220千伏皇林Ⅰ、Ⅱ回输电线路遭受严重破坏,其中皇林Ⅰ回输电线路190号杆塔处导线断裂、皇林Ⅱ回输电线路受损折倒5基铁塔。在狂风暴雪的恶劣条件下,我们的抢修人员硬是爬上了3500米的高峰作业,我们的员工在那里抢修了整整58天!当时我们打算从伊犁方向进去,伊犁州政府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爬山的车辆,但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自己从精河方向打通了一条路进去,我们的员工腰里扎着绳子往下溜,刚下去50个人,又来了一次雪崩把这50个人全部埋进去了,雪全都埋过了脖子部位,再埋深一点这50个人就全完了。面对如此严酷的环境,我们的员工没有一个人退缩!一直坚持到最后,直到把电送上。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30里风区能把火车都刮翻了,我们的员工能把大铁塔牢牢地立在那里,而且不出问题,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到了炎热的夏天,我们的铁塔至少有70~80摄氏度,如果不戴手套工作,很快就把皮沾下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员工很伟大,拥有伟大的员工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其次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社会各界、沿途的各级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老百姓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理解。

  再次,我们的团队有一种超前的思维,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我们做事情要从大处着眼,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要引领新疆经济的发展,最初我感觉我们应该能做到,今天我们的确是做到了。我们把一大批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都拉动了起来,750项目的建成投产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吹响了煤电煤化工产业大发展的号角。750项目的大铁塔架起来以后,他们的项目也纷纷开始启动,尤其是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特别多。我们的集体很温暖,基本上没有内耗,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新疆能早一点发展,快一点发展。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