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配套市场
山西太原:太钢集团“四轮”驱动实现新跨越
2010-10-21 10:36
     “太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胆气、更主动的姿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坚持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延伸发展,做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这是今年7月1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太钢调研时的指示。

  那么,太钢集团如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在“四轮”驱动下,才能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抢占行业制高点,从而实现新跨越。

  “一轮”: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关键钢铁材料的国产化水平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牞体现到钢铁行业牞首要的任务是着眼于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牞加快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李晓波说,太钢有责任发挥技术改造的后现代优势,围绕推进关键钢铁材料的国产化、建设钢铁强国的趋势和要求,加快自主创新,提高品种质量,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年来,太钢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新兴行业发展和高端客户需求,强化品种开发,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在内的高效节能型产品集群,批量进入石油、石化、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城市轻轨、大型电站、“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目前,太钢21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5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

  此外,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应用于核电设备等项目上。而正在实施的不锈钢精密带钢项目,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配件等特殊行业,并广泛替代进口。

  “二轮”:强化自主创新,使技术进步成为跨越发展“引擎”

  “强化自主创新,才能使技术进步成为企业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内在驱动力。”太钢集团总经理胡玉亭说,加快新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支撑,技术人才是根本。

  近年来,太钢集团坚持以市场——客户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两翼,以创新工程技术、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为主线,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基础,加快构建创新文化、创新体系机制、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链,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引擎”和内在驱动力。

  太钢持续实施的“515”人才战略(培养50名优秀管理人才、100名优秀科技人才、500名优秀操作人才),为加快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太钢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理化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16个科研实验室、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700多项,其中近百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三轮”: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太钢集团提出,运用品牌、规模、资源等优势,推进资本运营,积极进入能源、资源、金融、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提高获益能力,实现转型发展。

  2008年,太钢增设规划发展部,新组建投资公司、能源公司,着手新业务的规划和推进。在一些项目上,太钢面向上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资源战略供应链。同时,太钢还参与省内煤炭资源整合,构建紧密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煤钢战略联盟。

  在面向上游资源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积极拓展钢材下游深加工链条。太钢加快实施不锈钢无缝钢管(投资15亿元)和高强度精密带钢(投资10亿元)项目,以做强、做精、做全、做大不锈钢,同时投资5.5亿元,建成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形成20万吨/年的不锈钢深加工能力。此外,在天津合资设立不锈钢冷轧薄板精品基地和焊管生产基地,在郑州、无锡、沈阳、佛山等地投资参股,共同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四轮”: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

  太钢集团党委书记杨海贵说:作为我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和地处省会城市的内陆型钢厂,太钢集团自身必须树立以低碳、绿色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为此,太钢确立了“一个理念”(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 “共同体”)、“一个目标”(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大功能”(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绿化美化)的“1124”绿色发展模式,力争走出一条内陆型钢厂与中心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让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为太钢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力。

  据了解,太钢已经建成当今世界工艺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目前,太钢正在系统规划低碳发展路线图,力争用更低碳的工艺生产更绿色的产品,引领中国钢铁业低碳发展的潮流。商报记者 张志峰 来源:山西商报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