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肯定: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上水平的生力军。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地位的表述,并要求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与融资环境。
“要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大提升,关键在质与量两方面都要上新水平。”省经信委介绍,所谓“质”的目标,一方面是要涌现一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上水平;另一方面则要求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东西北地区民营经济扩量提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
《意见》还在“量”上制定了两个目标,即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民营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超过45%。记者查阅了历史数据,近5年以来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一直保持在42%—43%的水平,同时民营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保持在41%—44%。
省委政策研究室表示,在调研起草《意见》的过程中,感觉到目前困扰民营企业的最突出问题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人才引进难、土地使用难等。“因此,《意见》侧重强调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具体从财税支持、创业富民、人才培育、土地使用等四个方面展开。”
幕后??
汪洋两次召集讨论修改《意见》
省委政策研究室介绍,《意见》在起草过程中,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徐少华秘书长、佟星副省长多次过问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筹备情况和《意见》起草工作,批转了多份相关材料要求起草组参阅。”
据悉,汪洋分别于5月7日、6月24日亲自主持召开两次会议,听取省经信委、省委政研室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筹备情况和《意见》起草情况汇报,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受汪洋委托,6月28日,徐少华代表省委召开了各民主党派以及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及建议。
“整个起草工作历时半年,数易其稿。”最早,由省委政研室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分别赴珠三角和粤东、粤西9市调研,实地考察了一批民营企业,做了大量座谈调研后,联合调研组完成了题为《拓领域调结构上水平构筑广东经济内生增长的主导动力》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意见》的前身。经过反复的征求意见和讨论,最终于本月9日,由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
观点??
广东民营经济存在六个问题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省经信委表示,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民营企业整体行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而且规模偏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少。二是产业生态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有序协作配套,协作配套能力和关联效应不强,产业生态较差。三是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主要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偏低。不少企业仍然依赖加班、低薪获得低端制造业竞争力。四是高端要素比较缺乏。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当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五是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各市普遍存在“市强县弱”的现象,东西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和支撑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六是政府服务有待改善。集中反映的问题包括准入难、融资难、审批难、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