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矿山行业作为钢铁产业链条中既十分重要又严重发展滞后的传统产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以“创建绿色矿山、打造钢铁粮仓”为企业发展理念,在矿山生产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了“由大量占地为节地造地、由高耗超排为节能减排、由装备小型化为装备大型化、由传统工艺为现代工艺、由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的五个转变。使组建成立仅两年时间的矿业公司迅速步入了采矿与造地并举,节能与环保并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科学发展的轨道。
矿业公司作为河北钢铁航母的一支特殊舰队,自组建成立伊始,就坚定不移地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提出的“掌控资源,增产增效,做大做强”的总要求为己任,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路径依赖、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内部结构,全力创建绿色矿山、精锐矿山、和谐矿山,加速打造河北钢铁粮仓,力图为河北钢铁集团实现做大做强提供资源支撑,为河北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提供内在保障。
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矿业公司在追求“又快”发展的同时,以实现“五个转变”为抓手积极践行“又好”发展的要求。在矿山建设中,一改传统矿山大量占地、随意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粗放的矿山开采方式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造循环经济效益。
由大量占地为节地造地是矿业公司以创新思维方式实现的第一大转变。在司家营铁矿建设中,一改露天矿山既要建设排土场又要建设尾矿库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采矿与造地并举,做到了大量尾砂和剥离岩土对耕地资源的零占用和选矿废水的零排放。一是在全国首创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尾矿库,尾矿填满后,面积达1.76平方公里的尾矿库将变成2640亩良田。二是与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合作,抓住曹妃甸工业区填海造地的机遇,修建司曹铁路专用线,将矿山剥离岩土直接运往该区用于填海造地,既解决了工业区造地土源困难,又节约了堆砌剥离岩土的大量占地。未来15年将有近17亿吨采矿剥离岩土全部用于曹妃甸31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可减少耕地占用2万亩,实现年综合经济效益一亿多元。
由高耗超排为节能减排是矿业公司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二个转变。中关铁矿为解决大水矿山的开发难题,投资近3亿元实施帷幕注浆工程,堵水帷墙长度达3300多米,为亚洲之最,不仅从根本上解除了大水对采矿的威胁,也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司家营铁矿在矿山设计中便统筹考虑尾矿回水、露天采坑排水和井采疏干水的综合利用,建设了尾矿库回水泵站和长达28公里的回水管线,露天采坑和井采排水集水池,使生产水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按照常规计算,每年可节约新水554.4万m3。曾被视为“三废”的热电车间粉煤灰、余热及废渣如今变成了身价百倍的“三宝”。将粉煤灰经过加湿搅拌,不经落地直接装车运往发泡砖厂,成为制作发泡砖和水泥的上佳原料;发电余热全部回收利用,供选矿车间浮选生产和全矿生活供暖;废炉渣直接运往空心砖厂,成为空心砖生产的重要原料。科学的发展方式使得矿山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