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气体
连云港,以更好的角度捕捉海风
2010-09-20 11:02

     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一周年以来。连云港再掀“海”潮:中央及海内外多家媒体聚焦连云港,各种论坛、说明会热议连云港,各级领导、八方客商、专家学者汇聚连云港。

      谈及这一现象,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认为:“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定位,引领连云港整个城市实现‘转身’、全市的产业发展实现转型。随着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连云港正重新成为注意力经济的亮点。”

      城市转身:让船帆鼓满海风

      丹麦客商马丁,拿着地图自己开车找到了连云港。他在中国跑了3万多公里,得知江苏沿海开发的信息,找上门送来投资1.6亿美元的北欧农庄项目。香港客商董书通,看中连云港30万吨航道、30万吨码头等硬件环境及政策软环境的改善,总投资120亿元的环球铜业,从考察到办完相关法律手续只用了1个星期,1个月后就破土动工。离港口只有8公里之遥的板桥工业园,自去年6月以来,不断感受到沿海开发带来的“项目井喷”,至今已有600亿元巨资投入这片热土。连云区商务局一批从事招商十几年的老招商对记者说,“过去10亿元的项目不敢想,现在投资100亿元规模的项目最普遍。沿海开发让我们终于实现了招商‘选资’的梦想!”

        国电联合动力,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给连云港开发区带来的新能源项目。车间里,巨大的风电轮毂像返回式卫星。三四十米长的风力发电叶片,就是3个一组装在轮毂上的。陪同采访的公司行政秘书宋维阁介绍:“我们是全国技术最领先的风力发电主机企业,这种轮毂由电脑控制,叶片可以调整方向,只要有每秒6米的风速,就可以发电。”

       其实,连云港整座城市也在调整方向,以更好的角度捕捉机遇。据市长徐一平介绍,连云港正在调整几百年来的城市发展走向。200多年前,黄海海浪还拍打在海州东门外,随着海岸线的东移,海州——新浦——连云,从西向东,连云港的城区追逐大海而行。为了更好地拥抱大海,2005年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把视野投向全市南北长达205公里的海岸线。

      在省委省政府直接支持下,连云港面向全球招标,博采众长,形成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一心三极;港口,一体两翼;产业,一纵一横。高起点的规划,让连云港满盘皆活。

      产业转型:追求黄海岸边的“绿色增长”

      夏日的阳光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路,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将迎来100多名博士,是支撑连云港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创新源泉。”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唐国海说。

      从曹妃甸到北部湾,全国沿海各地频频提到IGCC,而我国第一座支撑IGCC的科技研发平台,就将在这绿树掩映的建筑群中建成。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是江苏省政府、连云港市政府与中科院共建的研发机构,迄今为止,各级政府已投入1.5亿元。

      中心主要开展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研发,先进的清洁高效能源动力技术对于连云港意义重大。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此前在南京,央企巨头中石化与省政府签约,有意将连云港打造成战略基地,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拍板定案,还准备在徐圩新区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连云港正在数百平方公里的盐滩上布局工业园区,高起点定位临港产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形成煤化工、电力、钢铁、石化一体化发展的低碳产业循环链条。

       王建华书记把这一黄海岸边的大手笔,称作“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临港产业”。在苏北这块欠发达地区,连云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独树一帜,已经形成了在全省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近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产业利税率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人气转旺:从“孔雀东南飞”改唱“凤还巢”

       在连云港新建的豪森研究院里,王亚里一身运动装,笑意盈盈。这位从加拿大回来的首席专家,让人感觉是一位可亲的邻家长者。王亚里的到来,使豪森药业自主研发项目从几乎空白一跃成为位列前茅。他领军研发的多肽类新药胸腺素,“专攻”癌症和肝炎,目前已经进入二期临床,仅这一个新药就将为企业带来5至6亿元的市场份额。

       “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和《医药经济报》最新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评选结果,江苏省共有16家企业上榜,上榜数居全国首位,其中连云港市共有4家企业入选,居全省之首。

        连云港本土成长起来的全国医药创新领军企业恒瑞医药,走过了一段“凤还巢”的历程。前几年,地处苏北经济洼地的连云港,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为了留住人才,恒瑞医药把研发中心建到上海、旧金山。而如今,恒瑞医药与世界最先进技术同步的研发中心,已在连云港落成。
 

       产业领先的背后是人才。海滨风光,愿景美好,良好的生活环境、创业环境,使连云港集聚了一群代表国内新药研发最高水平的研发人才。生物学博士徐希平,海归后创办连云港长慧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创新药“依叶”研发,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出现在欧美市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品。邵俊博士和沈旺博士,从美国归来,成为康缘药业中药新药开发的领军人物。

       好风凭借力,连云港出台了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等政策,积极呼应江苏沿海开发。在连云港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基础工业、现代服务业,都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政府对创业融资主体的培育,公共研发平台的搭建,产学研合作渠道的畅通,正让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从海内外向这里加快汇聚。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