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分离9月11日从安阳政府获悉,河南安阳市政府近日发布《精品钢及深加工等四大千亿级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2020年,安阳市钢铁企业重组整合、装备产能置换、环保提标改造基本完成。优特钢比重达30%以上,企业数量由11家整合为4家,形成功能完备的原料保障、冶炼、轧材、精深加工产业群,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左右。
目前,安阳市钢铁冶炼企业11家,其中长流程联合冶炼企业共6家,分别是安钢、沙钢永兴、凤宝、亚新、新普、汇鑫;独立炼铁企业3家,分别是博盛、鑫源、林钢;短流程炼钢为博鑫1家,短流程铸造生铁企业林州合鑫铸业1家。主要产品有建筑用高强线棒材、优质机械用钢、管材、热轧卷板和冷轧薄板。2017年底,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648万吨、1754万吨、1677万吨,占全省产能三分之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1亿元,占全市比重31.7%。已形成了炼铁、炼钢、轧材、钢铁精深加工、冶金辅料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到2025年,安阳市钢铁行业主体装备大型化改造完成,炼铁高炉达到1200立方米以上、炼钢转炉、电炉分别达到120吨、100吨以上,同步匹配先进的烧结、炼铁和轧材设备,智能化、循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优特钢比重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左右。

图为:高强度结构钢产业链
《意见》指出,根据目前安阳钢铁企业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高端产品比重低、高耗能高排放等特点,同时考虑钢铁当前应用市场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安阳钢铁产业要实现钢铁产业、钢铁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升级发展。在企业方面,积极引导减量化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和行业竞争力;在产品方面,立足于优化产品结构,钢铁企业要紧跟市场需求,在产品定位上求“高”、求“特”、求“精”,不断培育壮大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及特色产品,逐步改善品种结构,拓展盈利空间,实现品牌效应;在产业链方面,立足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钢铁产业尽量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延伸,形成多个产业链条,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和渗透,并以此带动全市下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优化升级。
《意见》强调,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鼓励的重点方向,围绕打造河南省精品钢基地,全力推进钢铁产业向下游延伸,着力构建五大精品钢产业链:一是精品薄板产业链;二是高强结构钢产业链;三是高端管材产业链;四是优质棒材产业链;五是优质线材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纳入国家推广目录的机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战略合作,构建热轧线材、冷轧设备制造、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高层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用材产业链,尽快形成500万吨深加工能力。加快国内外生产基地布局步伐,建成国内最大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生产基地和总部基地,鼓励企业上市。
《意见》提出,针对当前安阳市钢铁企业布局分散、要素共享度低、物流配送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实施产能置换后,推动水冶区域现有企业向安阳县产业集聚区集聚。原厂区腾出的发展空间,按照殷都区和水冶镇城镇规划功能布局发展相关产业。构建殷都区、林州陵阳、汤阴宜沟“一区两点”钢铁产业空间布局。
随着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深入实施,循环化、节能化、清洁化、绿色化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门槛。推动实施产能置换的改造升级项目采用最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对污染治理、综合回收利用等配套工程进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加大对现有钢铁企业运行装备的环保治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投入,提升污染物和废弃物治理标准,从根本上破解环境保护瓶颈制约,推进安阳市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