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天大精馏技术中心学科带头人李鑫钢教授
气体分离3月13日消息,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近日,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吸附-冷凝工艺处理回收有机挥发物技术,成功应用于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区油品储运部4座1万m³液体苯储罐的呼吸废气处理工程,实现尾气苯含量大幅下降。
实际运行数据显示,苯卸船阶段的入口油气量平均约为1000m³/h,入口苯油气浓度低于3%,经过处理以后排放的尾气中,苯含量<1mg/m³,回收的苯液体全部返回罐区。

图为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区油品储运部油气回收撬装装置
据悉,烟台万华4座1万m³液体苯储罐罐顶采用氮气保护工艺,储罐系统呼吸过程排出的油气为氮气和苯的混合气体,排气量为0-2000m³/h。该液体苯储罐的呼吸废气处理工程曾用于2014年由某油气回收厂承接,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排放气目标值为4mg/m³,然而实际运行中尾气排放值一直高于目标值,虽经多次整改但并未得到改观。
2015年12月,精馏中心子公司——北洋国家精馏技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了烟台万华苯罐区油气回收总包项目。该项目采用精馏中心吸附——冷凝工艺建设的呼吸废气处理工程装置于2017年4月建成投产。截止3月12日,整套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1个月,排放口VOCs浓度经多方面检测均不到1mg/m³,低于4mg/m³的排放标准,且每天回收的VOCs超过1m³,VOCs回收率>99.9%,装置投资回收期不到2年。
该中心技术副总朱洋说,他们采用多段可循环吸附剂对尾气VOCs进行吸附与脱附提浓,避免了高温脱附操作对吸附剂的损伤,使吸附剂寿命较传统直接蒸汽脱附或热气体脱附大幅延长。脱附提浓后的气体经过冷凝液化处理回收VOCs,达到废物资源化回收的目的。此外,吸脱附过程均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避免了因提浓或升温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朱洋补充道,该呼吸废气处理工程装置的运行费用也颇具优势,较同等规模的催化燃烧(RCO)、蓄热室燃烧(RTO)、生物处理等技术降低70%以上,且无安全和二次污染问题;吸附剂在线循环,理论上可长期使用,实际运行中吸附剂连续循环使用时间可在5年以上。

图为天大精馏中心油气回收撬装装置运抵现场,原有油气回收装置拆除情景
该项目的实施保证了储罐装卸运行的绿色化,改善了罐区周边工作环境,降低了苯罐区的气体排放。其中的油气回收装置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正常情况下装置可一键启停、无人值守。此外,该回收装置还可实现苯蒸汽的液化回收,回收的高纯度液体苯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排污费和运行成本。
我国工业领域每年VOCs排放量超过3000万吨,在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资源,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对象。
石化、煤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是有机物生产、使用的只要行业,同时也是VOCs资源化回收一直是这些行业的重要任务和关注点。
天大精馏技术中心以学科带头人李鑫钢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以化工分离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应用为基础,在长期的研究与工程化过程中,将化工技术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整合产学研资源,开发出了吸附-冷凝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VOCs去除彻底(尾气出口排放浓度几乎为0)、操作成本低和运行安全稳定等特点。

图为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区油品储运部撬装油气回收装置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