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美丽文晖”摄影比赛中征集的一组杭氧杭锅老照片勾起了人们关于老杭州的无限回忆以及对杭氧杭锅老厂房的无限好奇。
恰逢网红视频“二更”想拍摄一部关于杭氧厂的人文纪录片,文晖街道、杭氧集团、杭旅投共同合作,积极开展人物找寻,历史资料收集,现场采景,脚本制作、拍摄等工作,带领大家“进去”看看现在的老厂房之美。
说起视频中的采访对象之一李乾正,还是胜利社区文体干部在走访片区高龄独居老人时发现的,在一次次走访中,慢慢听到许多杭氧的老故事,机缘巧合通过视频拍摄将这些老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李乾正,今年已80多岁了,浙江金华人。1958年杭州制氧机厂正式成立并迁址东新乡新凉亭(现东新路388号),1959年,刚从金华卫校毕业的李乾正被分配到杭氧医院,从一名实习医生,一直做到杭氧医院院长退休。如今,他依然住在年轻时分配的杭氧宿舍里。
杭氧有他一辈子的回忆,其中不少趣事至今仍为老杭氧人所津津乐道。“杭氧请了苏联专家来,苏联专家开的是奔驰。浙江省长一部,我们这里的苏联专家一部,浙江省就这么两部(奔驰)车。”李乾正回忆。
当时社会提倡一份工作做一辈子,一线工人吃在食堂、住在宿舍,工作生活很忙碌,一心就想着完成生产任务,争当劳动模范。而那些衣服穿得干净、家里井井有条的人,往往技术水平也比较高,生活的态度也反应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当时的城北文晖地区只有一条12路公交车,放眼望去都是农田茅草屋,我们新盖的厂房已经是现代化的象征,但是刚建厂的时候条件也是很艰苦,厂房四面透风,在寒冷的冬夜里,工人们穿着单裤干活,凭借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那时候的人真的特别能吃苦。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从农村化肥的生产到炼钢行业,全国对于制氧机的需求大大增加,杭氧进入飞跃期,车间进入单休模式,晚上加班到12点也是常有的事,杭氧厂也保持着浙江机械制造业龙头企业的位置。回首往事,李乾正依然心潮澎湃。


城市发展离不开工业,而工业记忆也是城市乡愁的一部分。2006年12月,“杭氧迁扩建工程”启动。如今东新路的工业生活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搬离后的杭氧厂房已是大家的“老杭氧”。
百年杭氧
1917年,军械修理工场 修理枪械,仿造步枪和轻机枪。
抗战中,由杭州迁往富阳,后至衢县、遂昌、龙泉等地。
1945年八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修械所决定搬回杭州。
1946年初抵达杭州,落址鼓楼外中山南路673号。
1950年8月1日,力余铁工厂和浙江汽车修配唱合并,成立浙江铁工厂。厂房分布在劳动路及中山南路,厂部办公室设在劳动路99号,是为当时浙江省唯一一家重工业单位,生产内容逐步转向民用工业生产,包括茶叶机、中耕机、碾米机、棉纺机等。
1950年1月-8月 制造富阳皇天畈水闸。
1950年9月-1951年4月,制造中国第一套麻纺机。
1953年1月,浙江铁工厂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一局。
1953年8月,更名国营杭州通用机器厂。
1956年,成功制造成套制氧机,开始专业化批量生产制氧机。
1954-1958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专家来杭对制氧机的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新厂房的设计、建设进行援助。
1957-1961年,迁址杭州东新乡新凉亭(现东新路388号)。
1958年,下放至浙江省机械工业厅领导,更名为杭州制氧机厂。
1958-1966年,朱德先后四次视察杭氧。
1978年始,开始引进国外空分设备技术,包括与德国林德公司合作生产,与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等。
2006年12月,“杭氧迁扩建工程”启动,杭氧临安制造基地开工建设,制造基地位于临安经济开发区内,占地922亩,总投资为20.4亿元人民币。
2009年8月,杭氧临安制造基地竣工投产。
2009年9月-至今,杭氧老厂房作为工业遗存保护区,规划建设“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