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源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此次政策扶持新疆跨越式增长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全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国家部署区域结构和城市群效应的重要依据。新疆的地缘、资源优势决定了其重要的经济、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已经召开的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将进一步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增长定基调和具体的规划。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
战略性规划
国家的区域经济规划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从4个经济特区到后来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背后的动因是东部和西部“两个大局”的规划指引,以先富带动后富,时机成熟之后再开启西部地区。1999年政府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全局长期战略角度,协调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2003年9月,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部崛起规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伴随政策规划和经济增长,东部地区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构成了全国经济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但总体上东西部地区的绝对差异继续扩大。
从相邻区域规划到城市群建设,政策越来越清晰和具体。我们认为,此次的全国范围的规划,是跟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结合在一起。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在实现资源优势转化的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划为规划区的重点省份、城市群将迎来在政策支持下的巨大发展和扩张空间。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迎接“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规划做准备的一年。我们预期,“十二五”规划中,区域结构规划仍将是战略重点,并且规划将更加具体和细节化。西部开发战略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具体的将在功能区调控思路下,推出西部地区的城市群,产生城市群效用。同时,重点推出拥有资源优势的省份、城市作为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我们认为,新疆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西部经济增长极。
新疆: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
2009年底以来,政策信号密集出台。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发改委2010年西部大开发规划,各部委代表团考察新疆,政策的重视度和强度都体现出对新疆的支持力度。
对口支援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善民生,如南疆危房改造、兴建学校医院等;二是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如南疆的林果业深度开发;三是干部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四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对口援疆的第一阶段为政府援疆,第二阶段为央企援疆。政府援疆的重点在于改善民生,央企援疆则是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通过一些大项目支持新疆发展。央企援疆的启动工作在5月份新疆工作会议后,重点领域在于煤油气等资源的开发。
中央和地方初始年份对口援疆资金规模超过220亿元,以后年份按照中央固定增速和跟随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增长。中央对口援疆会议落实下来后,大概10年会有1500亿元。第一年会有100亿元的支持力度,按照每年8%的速度递增。对各省市援疆资金有明确规定,各省市财政收入进行相关扣除后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援新疆。发达省份的比例为0.6%,相对落后省市的比例为0.3%,各地用于援疆的资金额每年按比例递增。
我们对地方援疆资金进行了粗略估算。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7%,对口支援新疆的18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按照12%增速测算,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发达省份2009年财政收入为12765亿。按照0.6%的比例测算,援疆资金规模约为77亿。剩余其他省份2009年财政收入粗略估计为13390亿,按照0.3%的比例测算,援疆资金规模约为40亿。综合测算,按照2009年测算财政收入,18省份初始援疆资金规模接近120亿。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估计偏保守。事实上,援疆省份财政收入增速大部分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将成为西部经济增长极。对口援疆已经作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考核,我们认为这是未来政策实施到位、援疆资金的保障。对口支援将具体到行业项目和公司,因此也是我们寻找投资机会的重要依据。此次政策对于新疆的扶持是全方位的,并且明确指出要实现新疆的跨越式经济增长,扶持新疆的战略和规划方向已经确定。从全国各个功能区的规划看,各个区域经济范围内都以核心城市或城市群的方式形成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新疆凭借其特殊的地理和能源优势将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认为,5月份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将出台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重点从加强基建、优势资源转化和促进农业优势、财税政策改革、加强民生、推动兵团发展、对口援疆、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等6个方面展开推出振兴政策。后续各个部委以及新疆地方政府、对口援疆项目、资金也将陆续出台。
资料链接
新疆的经济和资源状况,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工业化主导;第二,矿产资源丰富;第三,边贸发展速度较快;第四,天然农牧场,特色农产品优势。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是经济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新兴产业优势。
(一)矿产资源丰富,资源战略地位凸显。矿业经济成为新疆经济支柱。新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石油、天然气和煤是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资源优势转化的重点。
全力加快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煤炭资源有望纳入国家战略资源规划。首先,疆煤东运。据初步测算,“一主两翼”运煤专线短期运煤能力为每年5亿吨,远期则可以扩大到每年10亿吨;其次,疆电东送。疆电东送工程将列入国家规划之中,新疆电力开发从此步入新的发展空间。煤炭、煤电、煤化工,是新型工业化重点。目前新疆已经建成了准东、伊犁、吐哈、库拜等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
石油资源储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300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940亿吨的1/4强,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未动用的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石油化工行业是工业的重要支撑,2010年石化产出强劲增长。以石化基地为依托,发展石油石化下游精细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随着清洁能源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天然气市场,新疆拥有的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天然农牧场,特色农产品造就优势。新疆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面积约6306.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7.9%,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后备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农业生产气候资源优越,有利于棉花、瓜果等作物的种植。
(三)东联西出,重要边贸通道。新疆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边界线长达5300多千米,为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中亚是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必经之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与中亚相毗邻的新疆发展与中亚的边贸经济关系,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稳定和能源等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殊的地缘优势已经使得边贸成为新疆的一大优势。自1993年起,新疆边境小额贸易连续16年占据新疆外贸的半壁江山,目前已超过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大边贸省区。新疆的边贸发展也成为内陆地区发展与中亚等国经济关系的通道。未来的新疆有望成为中亚经济中心。
(四)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4月27日发改委关于西部大开发2010年工作安排中重点强调,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今年将在西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外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