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如何发展?未来从政治、经济到道德,对高碳增长的约束所谓“绿色壁垒”必然出现。也许今天碳关税还是贸易保护的一个变种,但哥本哈根之后,它在道德上会显得更有力量。无论是中国国情还是世界世情,都决定了21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发展。
对中国而言,减排压力的另外一个特殊价值在于,它何尝不是我们抛弃唯GDP,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量。
吴敬琏在谈到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说,我们过去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自然资源投入,这些投入的收入者主要是政府、企业和一些很有钱的人,无法充分带动消费。转变增长方式首先要改变生产的结构。要从原来的主要依靠投资和自然资源投入,转化为依靠就业的增加,依靠技术进步、效率提高。
这里至少应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服务业比重;纠正被扭曲的要素价格,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改进对政府实绩的考核指标和机制,不唯GDP,关键是纠正只看重经济增长指标,忽视社会发展指标的倾向;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的局面等。
改变已经开始。21世纪人类新的游戏规则正在酝酿,中国的政府、企业和公民都应该理性务实地参与到新规则的制定中。认清大势,自觉做有益的建设性的事情,是我们的基本立场。同时,我们也更需要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