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启动,选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立足县域资源和产业实际,着眼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业特色产业快速崛起。依托丰富的铝、盐、煤、电、农产品资源,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快速崛起。铝加工产业集聚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10个,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利税20亿元,年需求铝锭70万吨。煤盐化工产业前景广阔,集聚总投资150亿元的项目13个,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利税33亿元,年转化原煤500万吨。农产品加工产业蒸蒸日上,集聚广西桂柳、南京雨润、河南华英、浙江黄岩等总投资100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145家,其中,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5家,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20亿元,利税12亿元。2009年三大产业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56%、61%。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南菜、北鸭、东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产业成为惠及百万农民的富民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生态肉鸭年饲养量1.5亿羽、年孵化苗鸭2亿羽、年加工肉鸭2亿羽,均居全国第一。蔬菜年复种面积1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0万亩、特色蔬菜50万亩,成为江苏省特色蔬菜种植第一县。优质水稻57万亩,全部实现了无害化、粳稻化、优质化,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三是城市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实施大生态、大旅游、大物流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三大城市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集歌风台、高祖原庙、汉街、汉城公园于一体的汉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微山湖旅游度假区、“千岛湿地”,形成了“汉城寻根、微湖赏荷、龙固观海、沙河摘果”四个旅游品牌。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个,建设金凤凰建材装饰城、温州商贸广场、七彩街等专业市场5个,引进苏果超市、苏宁电器等连锁零售企业10余家,城区商贸经营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年商品交易额50亿元。加快码头建设,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运输通道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年开发建设200万平方米,年销售商品房80万平方米以上。
转型升级推动,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强县
围绕“3个50%转化”目标,着力把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个产业分别培育成500亿元的大产业,打造全国最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长三角最大铝加工产业集聚区、淮海经济区最大煤盐化工产业集聚区。一是规划引领升级。按照“大项目—产品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在沛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下,规划建设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煤盐化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区,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是江苏省惟一发展新型铝材加工特色园区;煤盐化工产业园是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江苏省惟一煤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被批准为江苏省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二是龙头带动升级。开展大招商、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项目。铝加工产业以大屯铝业11万吨电解铝为龙头,集聚20万吨高精铝板带、21万吨铝型材、10万吨再生铝、6万吨铝棒、3.6万吨铝箔、2万吨铝导杆等项目10个;煤化工产业以徐州观茂焦化、天安化工200万吨冶金焦项目为龙头,集聚200万吨焦炭15万吨甲醇、2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6个;盐化工产业以无锡易多集团天成氯碱项目为龙头,集聚10万吨烧碱、10万吨PVC、6万吨三氯氢硅、4.5万吨次氯酸钙、5000吨环己胺、4000吨白炭黑等项目7个。三是园区孵化升级。坚持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着力提升招商能力、提高招商成效,提升承载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开发区实现了综合实力、管理体制、产业集聚“三个新突破”。沛县经济开发区荣获“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称号,新型铝材产业园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创新机制带动,加快特色产业集聚步伐
一是坚持四个领导抓四个产业的加大投入。成立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城市产业四个产业招商局,由四位县领导分别任局长,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带领招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着力通过招大引强加大有效投入。2009年共签约项目108个,总投资226亿元。二是实行“五个一”工作法推进项目建设。对每个项目设立一个序时目标、明确一名包挂领导、配置一班人马、建立一套考核奖惩办法、坚持每周一调度,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推进、建成项目快达产。2009年,共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70项, 完成投资100亿元;目前,共有在建项目186个,总投资326亿元。三是发展“三大合作”破解“五散”制约。围绕破解土地零散、农户松散、市场分散、资金闲散、组织软散等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推广“支部+合作社”新型农合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资金互助合作,全县“三大合作”组织达778家,入社(会)员13万人,带动农户18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0%以上。
优化服务促动,打造特色产业集聚“磁场”
一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按照“诚信、共建、发展”原则,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大力开展金融生态县创建活动,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三批金融生态试点县”,被授予“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许可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许可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许可服务项目进中心到位,许可权限下放窗口到位,大力推行首问负责、跟踪服务及全程代理制,营造亲商富商安商良好环境。三是优化科技支撑。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沛县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促成50余个科研机构及专家与企业实现对接;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180余名;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每年为企业定向培训产业工人近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