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 因日常业务与大股东存在同业竞争嫌疑,天科股份第一大股东盈投控股公开督促相关方“尽早拿出解决方案”。
4月18日,天科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盈投控股提交的修改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临时提案,未能获得17日召开的天科股份201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会议当日,两大股东就临时提案的一些问题交换了看法。天科股份实际控股股东派出的代表面对二股东的提议回应称,因为历史原因,天科股份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西南化研院”)之间有些业务相似,但并未真正构成同业竞争,控股股东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作为国际变压吸附工程技术领域“三巨头”之一的天科股份,在变压吸附领域具有40余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涉足变压吸附产业(气体分离提纯)、催化剂产业(镍系催化剂、铜系催化剂、脱硫剂)以及工程设计与工程承包等三大业务板块。
该公司于1999年由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即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研院将其部分资产投入天科股份,后者于2000年上市。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历史,导致西南化研院现有的一些业务与天科股份的业务表面上有些重合。
“在一些招标中,如果西南化研院与天科股份同时出现在招标现场,而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又为同一人,有可能会使天科股份丧失投标机会”,盈投控股代表杨奋勃昨天在股东大会上发言称,正因如此,他们才提议增加临时提案,修改公司章程,将天科股份法人代表由董事长更换为总经理,“这一提议虽然是权宜之计,但还是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希望控股股东、股份公司董事会尽早拿出解决方案。”
对于这一说法,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昊华)派出的代表王晓东则不太认可“同业竞争”一说。他解释说,中国昊华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事实上,在天科股份上市后,如果业务中存在与天科股份有冲突的地方,西南化研院都是尽量回避,避免同业竞争。
事实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引发外界关于天科股份与西南化研院“同业竞争”争议的在于催化剂业务。“这就好比一个是用的A配方、一个是用的B配方,都是各自的技术,你能说是同业竞争吗?”王晓东称,西南化研院将核心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后,自己也在重新做一些研发,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技术。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盈投控股持有天科股份23.19%股权,虽然名列第一大股东,但中国昊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天科股份24.16%股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仍为天科股份实际控制人。虽然如此,两方股权相差无几,亦引发市场对于双方控股权争夺的遐想。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若能实现西南化研院的整体上市,则控股权及同业竞争问题均能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