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机构供氧市场较乱,我省将开展自制氧监管
工业氧价格低廉,1立方米仅10来块钱,主要用于焊接、气焊、气割等。同时,它还含有超标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水分、细菌和灰尘含量也很高,如果用于患者身上,情况严重时将危害到病人的生命。
11日,河南省17家企业、湖南省22家企业代表及律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起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作为,不对医院自制氧气质量进行监管。
连日来,记者在江城调查发现,武汉竟有部分工业用氧公司向小诊所售卖工业氧,供患者使用。
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省已转发国家局通知,于近期在省内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制氧设备专项检查。
探访:
部分工业氧流向小诊所
据了解,我国早在1998年就明文规定,医院禁止给病人使用工业氧气。然而,记者连日以私人诊所老板身份暗访发现,武汉仍有部分制造工业氧气的公司向私人诊所售卖工业氧气。
在汉阳一家科技公司,记者称因开小诊所需要购买氧气,一位姓郑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是卖工业氧的,但是我要事先声明,你要是被捉到了我们这里是不承担责任的。”
当记者表示担心用工业氧会出事时,该工作人员称:“其实用工业氧也不要紧,我们这里经常有人灌工业氧回去用,但我还是建议你去买医用氧。”
在青山一家气体公司,对于记者的要求,工作人员显得很迟疑,“我们是卖工业氧的,这样是不允许的。”
当记者表示自己可以带瓶子来灌氧气的时候,该工作人员则表示,“那可以,不开发票的话18元一个立方米。”
记者继续追问,其他医疗机构是否也来买工业氧回去,该工作人员说,“很多,自己开诊所的也来这里灌的,还挺多的。”
而武钢氧气公司、武汉康之宝医用氧供应有限公司、武汉鑫泰乙炔气厂听说是开诊所要工业氧的,都拒绝了记者的要求,他们表示这个问题很严重,工业氧用于医疗用途捉到一瓶罚一万,要是查出来了,诊所会被查封的。
现状:
医院自制氧缺少监管
据了解,目前医疗机构用氧分医用氧、液态氧和分子筛氧三种,前两种来自各供氧公司,而最后一种可医院自制。
昨日,记者从武昌一家大医院了解到,该院目前氧气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医院有3台总价近千万的制氧机,全开每小时最多可制氧90吨;二是向有相关资质认证的医用氧生产企业购买罐装氧。
该院动力科负责人介绍,该院日均用氧量在300吨以内,医院自行生产完全够用。向企业购买氧,是为了保证急诊等需要。“大医院不会在这上面赚患者的钱,大医院自行制氧一般有保证,但小医院就不好说了。”
一位从事了20多年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以往公司是经营氧气和制氧机器的,但由于利润太低,业内很多公司都改为经营氧气瓶,通过医药公司送货到医院,“但氧气厂和氧气站并没有医药公司那样严格的资质,医用氧就只会用一个标签注明。”
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瓶装医用氧的纯度国家标准为大于等于99.5%,而使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制氧含量为70%—80%,并不能达到国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