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产业综述
武鼓:在世界鼓起中国风——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发展纪略
2010-05-06 12:49
        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鼓),始建于1958年,是武汉制造的主力军。武鼓是由原武汉鼓风机厂改制重组而成的外商独资企业,国家大型电站配套风机和噪控设备生产基地,全国三大风机测试中心之一,中国风机行业“四大鼓”(沈鼓、陕鼓、上鼓、武鼓)之一,全国CAD应用示范企业,湖北省、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管理样板企业。武鼓生产的风机系列产品主要是通过送风排气、引风、冷却/除尘达到脱硫、脱硝的目。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湖北省、武汉市领导以及世界风机行业巨头曾多次莅临武鼓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武鼓为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两型社会”所作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1年,原武汉鼓风机厂作为武汉市42家重点改制企业之一,实施了“主辅分离、主业改制、分步推进”的企业改革改制,在武汉光谷机电产业园征地180亩,组建武鼓公司,力图挽救这家老国企于危难之际。经过3年的前期重组和改制,2004年初,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将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国有股份在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卖。从此,武鼓迎来历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完成了国企向民企身份的转变。
        2007年2月8日,武鼓在美国电子公告板(OTCBB)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WUHN.OB),这是我国风机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2008年7月18日,武鼓成功转板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从此迈上了资本国际化运作平台。武鼓在海外的成功上市,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公司由此走上了国际融资经营平台,也实现了改制3年来从一个 “老字号”国企到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辉煌转变。此举不仅可以使武鼓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可信度得到提升,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将有助于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同时,为中国风机行业进行资本运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美国环太平洋商贸集团董事局主席、美国亚洲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美国总统克林顿翻译(美籍华人)安迪•樊与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摩立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中国区总裁刘建华在《融资——奔向纳斯达克》一书撰写武鼓7个月成功上市的经验——“武汉鼓风机:从濒临倒闭到重获新生”,作为经典案例著入该书(见《融资——奔向纳斯达克》第223——226页)。安迪•樊并说武鼓成功上市是一种激进的“武汉现象”。
        近年来,武鼓在董事局主席、总裁徐杰的带领下,实现了从一个“老字号”国企向国际化企业的成功跨越。武鼓的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并荣获“湖北省‘双优’企业”荣誉称号。武鼓设计、制造的多项产品荣获国家和行业金奖。2007年,公司生产的离心风机、引风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和转炉一次除尘风机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武鼓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8年,武鼓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三项一体化”认证,成为国内风机行业第一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武鼓”商标被授予武汉市首届著名商标,静叶可调轴流增压脱硫风机、单级高速鼓风机荣获行业金奖。同年,武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董事局主席、总裁徐杰先后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创业家”和“创名牌突出贡献人物”。2009年,武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参与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助工作。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博会上,武鼓携最新开发的地铁风机产品亮相机博会,获“机博会特殊贡献奖”。在鄂商2009年会上,武鼓荣获“2009年度最具成长力湖北企业50强”荣誉称号。2010年,武鼓积极参与国家荒漠治理,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国治公司董事长朱起良朱启良到武鼓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后,认为武鼓是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供货能力的大型风机生产制造企业;说“武鼓制造,质量可靠;选择武鼓选择希望、选择武鼓选择放心、选择武鼓选择成功”,并代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国家荒漠治理公司与武鼓公司签订1.5亿元的风机供货合同。拥有联合国16个国家碳排放量的香港万里能源集团准备近期考察武鼓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改制以来,武鼓人以勇往直前,直挂云帆的气魄奏响了一曲激荡着新时代旋律的创业之歌。
 
借壳上市,汉“风”刮到纳斯达克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武鼓人勇于拼搏,敢为人先,不但没有因噎废食,反而出手不凡,成功登陆美国股市。本是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字号”国企,改制仅三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且股价大幅上涨。作为武汉地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国内风机行业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武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书写“武鼓神话”。
        ——老国企转制民企。始建于1958年的武鼓到改制之前,历史最好业绩仅为年产值6000万元。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曾一度处在半停产的状态,濒临破产的边缘。2004年,武鼓人的命运发生了历史转折。改制以后,武鼓生产的主导产品鼓风机、消声器在首钢、武钢、宝钢、阳逻电厂、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项目中广泛使用。随着武鼓声名远扬,2005年,美国纳斯达克的投资商主动上门洽谈上市事宜。公司决策层表示,在美国证券市场挂牌,不仅是要融到钱,更重要的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投资基金进来之后,它将以国际性的视野和角度来对公司提出要求和建议,使企业在运作上更规范,管理水准更高,能使武鼓向国际先进企业靠拢。
        ——迈开上市步伐。到美国上市并不容易。经过权衡,武鼓最终选择了借壳登陆美国证券电子公告板市场(OTCBB)。OTCBB市场主要吸纳一些中小型企业,相当于国内的柜台交易。待满足一定条件后,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可升入纳斯达克市场。借壳的运作模式是先在美国寻找一个“可利用、资产相对干净”的壳公司,然后通过股权置换,成为其控股公司,利用这个“壳”在OTCBB市场挂牌交易。武鼓决定购买美国联合国家电影公司,更名为“武汉通用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武鼓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7年2月8日,武鼓正式在OTCBB挂牌,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股价一路上涨。这次上市共融资2400万美元(含佣金和费用),武鼓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资企业。
        ——转板纳斯达克。根据美国相关规定:企业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或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流通股达100万股;最低股价为4美元;股东超过300人;就能成功转板纳斯达克。为了早日转板,武鼓在美国OTCBB市场挂牌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7年的主要经营指标是2006年的2-3倍,是武鼓改制前的4-5倍。2008年7月18日,武鼓终于圆了纳斯达克之梦。2008年,正好是武鼓成立50周年暨改制5周年,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无疑是武鼓最好的生日礼物。
 
“四大创新”,逆流而上创佳绩
 
        2008年,对武鼓来说,注定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除了成功转板纳斯达克,也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众所周知,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财政紧缩政策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钢铁、燃油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直接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新《劳动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增加;国内制造商为了求得生存,纷纷采取低价竞标策略,市场环境恶劣。但是,在徐杰董事局主席的带领下,武鼓人无畏无惧,众志成城,逆流而上,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在产品系列化和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基础上,主动实施战略转型,坚持四大创新,成功实现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的转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产品创新。面对金融危机,公司迎难而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抢占市场,推进产品和技术的战略转型。公司成功研发了轴流静调风机,并当年形成量产投入市场。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多项产品研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市场创新。钢铁和冶金行业是公司多年以来的主打市场。针对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公司及时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调整方向主攻电力行业,改变了国内轴流风机制造的市场格局。
        ——管理机制创新。去年以来,生产一线员工新的考核制度开始实施。通过公平透明的以正激励为主的考核方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生产车间产值连创新高。2008年员工标准岗位工资增幅达25%;其中,管理及辅助人员工资增幅为14.35%,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增幅达22%。2009年度总结大会上,公司又决定公司全员工资再涨20%。压缩行政开支,降低管理费用,并号召全体员工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工艺性成本,减少生产环节的浪费。
        ——经营模式创新。在产能矛盾、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公司改变了原有的完全依赖自制的生产格局,采取了协作加工的模式,弥补了产能的不足,及时推行供应链管理制度的经营模式,为今后企业开展产业链的整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来,武鼓在立足风机主业的基础上,向规模化、集团化轨道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公司投资兴建的武汉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已经能够成套生产符合环保要求、高效节能、热电联供的各类火力电站设备和水力电站设备,且具有外贸自主权,可以承包海内外电站工程,并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合作生产发电设备。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军说:“改制上市的武鼓拥有先进的生产、科研设备,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校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之一和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五项工程”,打造世界新武鼓
 
        把一个已有50年的老企业改造成有竞争能力、有赢利能力、有社会责任的国际上市企业,单凭机制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要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同时要全方位进行打造和提高。为此,从2007年开始,公司就提出了“抓好五项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武鼓”的口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五项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企业综合要素大幅度提高,核心竟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生命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市场的第一要素。武鼓坚持奉行“质量至上、求实求精、服务用户、尽善尽美”的十六字质量方针,全力推进“生命工程”,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在国内风机制造行业率先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审核认证,完成了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随着“三项一体化”体系的启动运行,员工质量意识大幅提高,自觉地严格过程控制,2008年全年公司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外贸产品连续获得外商好评,已经成为日本三菱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风机制造基地。
        ——希望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武鼓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以新产品开发为标志的“希望工程”。公司研究所联合技术中心,在西安热工所和华科大专家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了单级高速鼓风机和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另外,大型动调轴流风机在黄骅电厂成功运行,300MW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在樟泽电厂试运行成功,在国内环保行业,武鼓赢得各方业主的好评。
        ——形象工程。品牌是企业的巨大无形资产。在国内风机行业当中,唯有“武鼓”品牌几乎可以参加所有行业的投标。为了延续“武鼓”这个50年的品牌,公司正在施行以提高企业品牌效应为目的的“形象工程”。“武鼓”商标获得武汉市首届著名商标称号,并被遴选出来为第八届中国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武鼓杯”冠名。在湖北省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100多家企业中,公司名列其中。此外,武鼓成功参加北京“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及一系列活动,两项产品荣获了行业金奖。另外还有两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公司还投资建造了厂区花园,每当客人步入公司“白鸽在亭台起舞,红鲤在清渠闲游”的优美景色立即印入眼帘。
        ——民心工程。在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标的“民心工程”方面,武鼓于2008年5月召开了改制以来的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每年公司党委、工会都会定期组织向困难员工送温暖活动。此外,武鼓还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如书法摄影比赛、“月下情、光谷缘”东湖高新区第五届相亲会、“光谷杯”钳工技能大赛和东湖高新区第三届职工足球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生活。去年以来,每个员工的伙食补助提高了12%,而且在生日的当月,还会接到公司送上的精美的蛋糕。在武鼓,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已经蔚然成风。
        ——整合工程。为了提高效率,理顺管理流程,武鼓积极开展“整合工程”。在以徐杰董事局主席为首的管理团队的精心打造下,武鼓由一个濒临倒闭的的老国企,通过改制和整合,迅速发展成为2008年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国际化公司。但是,武鼓人并没有在成绩面前停滞,而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积极地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理顺了组织职能和管理分工,重新梳理了管理流程,编制完成了公司16套管理手册和业务工作流程手册,力图使各项管理工作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流程化、标准化。这也标志着公司从原有的经验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技术实力:支撑武鼓行业地位
 
        武鼓成为国内全面系统地引进消声器技术的唯一生产厂家。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石化、地铁、电力、环保、冶金、建材、矿山等国民经济领域。经过50余年的积累和发展,不仅占有稳定的国内市场,同时还销往日本、伊朗、巴西、越南、泰国、印尼、赞比亚、非洲、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际地区。目前,公司已成为我国中西南地区最大的鼓风机制造企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协会副理事单位,集团公司总裁武鼓总经理陈俊涛担任中国风机协会副理长。
        武鼓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国际上的影响,是靠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作支撑的。
        ——武鼓在行业中的技术地位。武鼓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风机用消声器技术条件》(JB/T 6891-9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风机配套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JB/T4364-1999);研发的“离心通风机内流理论及设计计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于1991年11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机-1-005-06);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4年12月授予武汉鼓风机厂“罗茨鼓风机系列更新研究 二等奖”(9430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物价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1990年10月 授予武汉鼓风机厂“液压自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被评为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中华人民共国机械工业部1998年3月28日授予武汉鼓风机厂“ML系列动叶可调轴流送引风机被列为机械工业第十八批节能机电产品推广项目”证书(180038)。中华人民共国机械工业部1998年3月28日授予武汉鼓风机厂“AL系列离心送引风机被列为机械工业第十八批节能机电产品推广项目”证书(180039)。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理事长领导认为,武鼓作为原国企时的‘四大鼓’之一,代表风机行业研发并制定了《现行中国消声器生产制作标准和工艺流程》,功不可没;武鼓作为我国风机行业唯一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是风机行业的榜样;武鼓作为中西南地区理事长单位,有能力为地铁项目提供优质的风机和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
        ——武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04年10月9日,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致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公函》,认可公司作为三菱在中国唯一的300MW~1000MW电站整机(包括转子、叶片、液压装置等核心部件)的海外制造基地。2006年1月,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分包制造的日本KASHIMA电厂(700MW)项目中的送风机ML-H1-R132/270(FDF)单级轴流风机,引风机ML-H2-R200/363(IDF)双级轴流风机,通过三菱重工A检验收,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该风机现已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2006年9月,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分包制造的中国珠海电厂2×700MW燃煤机组项目,其送风机ML- R140/300(FDF)、引风机ML-H1-R175/330(IDF)动叶可调轴流风机,通过三菱重工A检验收,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该风机现已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自从1987年武鼓与三菱重工合作以来,共同打进国际市场,在世界风机领域担当重要角色。目前,武鼓与三菱重工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武鼓是三菱重工在亚洲的生产基地和合格供应商。三菱重工认为,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完全具备设计、生产大型电站双级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的能力,是目前世界风机行业的一枝独秀。
 
“三大意识”,有效应对危机冲击
 
        2009年6月,武鼓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了上市后第一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了武鼓五年规划的重要决议:建立“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经营思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三大意识”,积极参与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助工作;搞好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与提高质量等“三结个合”的盈利模式增长点,确保巩固武鼓在全国风机行业的“四大鼓”之一的地位,成为湖北风机行业的领跑者。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武鼓部分业主方项目暂时搁置,导致大量产成设备积压,合同回款延期,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武鼓对于业主方的困境也给予充分谅解,与用户一同抱团渡过困难时期。当然,这也为公司的资金运转带来困难,对此,公司董事会及高层一致决议:响应政府号召,确保不减薪、不裁员,实现平稳过渡。在省、市、区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尽管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年创税收1000万余元,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湖北经济迅速崛起的大好环境下,作为湖北当地企业更应该为本省的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武鼓在湖北地区的产品供应规划主要包括钢铁(例如武钢)、电力(例如华中电力)、水泥(例如华新水泥)、武汉地铁等行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武鼓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高效的售后服务,在国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投标中标率平均高达46%。
        武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尤其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抵抗市场冲击压力较大。但武鼓人本着“扛起责任,超越自我,向国内一流风机企业奋进”的信念,振奋精神,转变观念,迎接挑战,重振雄风,努力冲刺开创了武鼓发展新局面,把公司打造成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武鼓。改制前原武汉鼓风机厂年产值是年4000万元,电站风机最大为30MW发电机组,出口项目为年产值200万左右;改制三年后截至2007年,武鼓公司年产值达到2.8亿元,到2009年武鼓公司产值达到3.2亿元。电站风机最大为100MW发电机组,出口项目达到改制前20倍年产值为4000万左右,此外,改制后武鼓又研制了AF9000大型烧结风机,大型循环风机,大型脱硫增压风机,电站静叶可调轴流风机,D3500-16转炉煤气鼓风机,D1590-11海水脱硫风机,开创了新武鼓、新发展、新实力、新局面,努力向“风机企业的第一集团军”发展。
        武鼓坚持以用户为本,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创建质量效益型企业,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在发展中求稳定,在创新中求发展,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技术求发展;强化品牌竞争意识,大力加强企业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员工队伍形象,提升企业知明度、诚信度和美誉度;以人为本,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工作生态环境,全力提升企业活力;优化组织结构和企业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范和制度,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努力实现企业资源的科学先进、合理高效配置,创建资源优化型企业。
        2009年8月,武鼓公司为满足武汉地铁建设需要,收购浙江双阳风机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地铁风机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系列研发地铁风机,并对原有地铁轴流风机的设计进行的创新和优化,风机亮相“科技、创新、绿色机电”第十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特殊贡献奖。并投资兴建了模拟地铁测试隧道,并于2009年9月份正式试验成功,其性能与稳定性均属同行业一流水平。至此,武鼓公司建成了集地铁类风机研发、生产制作及售后服务的整个产、学、研产业链条。因此,武鼓公司在服务武汉地铁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2010年3月1日,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阮成发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特别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序幕,为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校企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东湖高新技术企业的武鼓公司未雨绸缪,利用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拟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和流体工程与流体机械工程中心,准备对地铁隧道轴流风机设计及优化上下苦功、练内力,争取在3—5年内能在核电、风电、污水处理、地铁隧道通风、矿山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产品辐射力。让“武汉制造”提升为“武汉创造”。
        在采访中,武鼓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徐杰恳请记者呼吁:目前,企业急需能够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整、信息导向等方式,消除行业之间不利的信息沟通障碍,以便企业在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健康、和谐的经济运行秩序中加入到湖北经济建设的队伍当中。同时,希望能够通过政府平台,以座谈等方式取得与武钢集团、武汉地铁集团进行深入沟通的机会,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结对互助。作为武汉都市圈内的企业,增强产业关联度,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并进,促进武汉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共同打造武汉装备制造业以及武汉都市圈更辉煌的明天。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