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配套市场
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十一五高速发展中凸显忧患
2011-01-06 14: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09 年底,我国拥有炼厂150 多个,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51亿吨/年,居世界第二,其中规模达千万吨级的炼厂14 个,占总能力的37.3% 。国内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 、28%、93%和58%。在这一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却存在对外依存度过高、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凸显,制约了行业发展。 

危机为界,不确定因素陡增 

       总体来看,石油和化学行业“ 十一五”发展呈现“ 前三后二”的格局,前3 年体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后两年增长速度放缓。“十一五”前3 年,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市场活跃,装置高负荷运行,企业效益较好,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步伐较快,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在发展中求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十一五”前3 年,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的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25%、18.28%和21.50%,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自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石油和化学行业处于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油价下跌后,下游石化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远高于油价下跌幅度;金融危机引发石油和化学行业下游市场疲软,直接影响市场需求,出口量下降。 


多因素暗战,羁绊行业发展 


       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这是制约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原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之外,石油和化学行业许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超过70%,硫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钾肥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大也是石油和化学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2008 年,石油和化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三废”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 三废”排放总量的20.2%、10%和9.6%,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排放量的15.4%、43.6%、10.1%和9.9%。 


       此外,我国石油和化学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及产品结构不合理。截至2009 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达6556 万吨,超过同期国内需求量20%,而目前全国仍有近1000 万吨/年的尿素产能在建或规划建设。在纯碱方面,2009年国内产能达2400 万吨,国内消费量仅1700 万吨。但石油和化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高端产品供应仍存在缺口。目前,我国高端工程塑料、高端合成橡胶、高端精细化学品等还需要大量进口。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因素是石油和化学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石油和化学行业的科研投入不足是制约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008 年,石油和化学行业的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而发达国家为3%~5%。  


市场开放,外来威胁重重 

       “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8%。高经济增速下的广阔市场吸引了国外企业的关注,国内市场成为国外企业释放产能的重要空间。预计2015 年,中东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等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量合计达1682 万吨。除了产能释放外,国外企业还在我国建厂,产品供应我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目前,国内高端石油和化学品市场,如高级轿车轮胎、电子材料、工程塑料等大部分被外资企业垄断。2009年,我国的外资石油和化学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行业出口交货值的48.6%,2008 年为50.8%。
  • 举报
  • 同类气品资讯
  •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