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事故频发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笔者认为,一些地方之所以常有污染事故发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置国家政策和环境法律于不顾,盲目引进建设项目,片面袒护违法企业;二是地方化工行业污染问题有些是近几年新增的,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并不都是现任政府造成的,这些问题需要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三是工业布局不合理。近年来,化工、石化重金属等项目纷纷上马,这些项目大多布局在江河湖海沿岸或人口稠密的城市近郊,风险极大;四是环境应急能力薄弱。环境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低,应急处理设备和装备短缺,应急队伍能力较弱。
要减少污染事故发生,笔者有以下建议:
多部门齐抓共管,预防化工行业风险。要把节能减排、预防化工行业风险作为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重点内容。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对辖区内污染重、风险高、信访集中的企业要实行“腾笼换鸟”政策。环保、消防、安全生产、供电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生产事故可能演变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打造业务强、作风硬、素质高的环保队伍。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不但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而且要有聪慧的头脑和锐利的眼睛。要针对各企业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全面排查辖区内环境安全隐患,建立环境应急基础数据库,对辖区潜在风险源编制成册,针对各企业的现状、潜在危险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制定处置程序。
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能力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切实抓好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对风险源的防控,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应急预案,做好专家与技术储备,每年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实战水平,确保环境安全。
注重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要开展化工、石化行业的规划环评,使环保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避免不合理的布局让本就高风险的化工行业风险进一步加大。